《母爱》说课稿一、说教材《母爱》一文选自小学语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叙述的是一头老牛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水喝而甘愿忍受呵斥、被鞭打的故事,感悟老牛为小牛能喝到水而表现的那种伟大的母爱。教学本文重点是:通过学习文本激发学生享受母爱的同时懂得孝敬父母,关爱身边的所有人,学会付出爱。教学难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揣摩作者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母爱的写作方法。二、说教法1、情境创设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沙漠地区极度缺水的艰难生活,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感受文本所在的特定背景,体会水的珍贵。2、圈点勾画法:教学中,让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语言,紧扣语言文字,运用多种读书方法,在品味语言中获得情感体验。3、引导点拨法。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领悟这位特殊的母亲(老牛)奋不顾身拦路索水的壮举。最终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体现。三、学情分析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但是对生在物质生活条件十分富足的今天的小学生们,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奉献”、“付出”的理解只是片面的,要通过细读、精读等方式,使学生从老牛的神态、动作、耳闻绝望的叫声感官接受信息,使理解感悟从直观形象上升到理性认识。四、说教学过程1、出示沙漠地区孩子大人排队取水的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初读整体感知。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再理清文章的脉络。3、研读语言。以“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呢?”为主线,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并把握自己对文本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五、品析课文抓课文的重点部分,引导学生感悟老牛的伟大,这是这篇文章的难点。我采用以下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品读。让学生回味课文,在小组内把握自己的理解。读给大家听,并谈感受。2、细读。悟出情感,画出体现老牛神态、动作、声音的句子。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画面,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3、语言积累及时小结(1)母子眼中为什么会含有泪水?分别是怎样的泪?(2)老牛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六、拓展延伸、走进生活教师借此契机,动情讲述地震中伟大的母爱的故事,让学生想象场景,并说说生活中妈妈是怎样爱你的?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写下来。总之,这是一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文章,学文就是为了做人。这是教学本文最终的归宿和落脚点。教学中我将“感受爱-感悟爱-回报爱”融入文本解读、质疑、解疑等各个教学阶段,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等,学会如何回报父母,进而升华到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春风化雨育桃李铁西小学:金翠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崇高的人!是的,教师身在三尺讲台,心怀莘莘学子,为孩子们启迪蒙昧的心扉,为孩子们拓开智慧的泉流。岁月荏苒,转眼间,我已在三尺讲台上奋战了十三个春秋了。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次以校为家,多少次酸甜苦辣。因为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心交流,用“爱”去正面引导他们,要善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意。去年九月,学校安排我接手一个成绩和纪律都相对比较差的一个班级——六年级2班,兼教语文科。记得刚上第一节语文课,就有一个男孩迟到了8分钟。他满头大汗地来到教室门口,怯生生地望着我。此时的我怒火中烧,怒视的目光仿佛一座喷火的火山,那男孩抖抖索索地望着我,我再看看教室里的其他孩子,眼睛骨碌碌地望着我,我心一沉,用温婉的口吻说,“你路上没发生什么事吧,还是家里发生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们正等着你来上课呢。”这时粗暴被温情代替,责备与关切互换。从他脸上的表情,我看得出他需要的是谅解和呵护啊!试想,如果我用生硬的语气责备他:“怎么搞的?迟到这么久,太不像样啦,你还想不想读书啊?”甚至用粗暴的手段对待他,他一定会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