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转化教育学困生工作之我见海石学校王海彤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成绩或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上课纪律差、与各科老师的关系差,又常常欠交作业。最令人头疼的,是许多学困生的问题都源于有问题的家庭,因此见家长亦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及思考,就如何抓好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要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转化教育学困生的前提是了解学困生。没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就没有有的放矢的转化教育。对学困生的了解,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学困生的长处短处和学困生的生存环境。第一,了解学困生的长处短处。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学困生,他们都绝非一无是处。他们的心灵也许受到创伤,他们的天赋或许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他们仍然向往真善美,他们渴望自己有所进步,渴望周围环境对他的注意和尊重,这是学困生的共同心理特征。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良这样的“综合病症”很难出现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第二,第二,了解学困生的生存环境。这里的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班级和交往环境。1.了解家庭环境。这可以把握学困生在家庭受教育情况及在家中的地位。有些学困生在校内校外犯错误,却在家庭中得到呵护;有些在班级中孤独,在家庭也不受欢迎。对这类学困生,班主任应尤其注意,以免加剧其自暴自弃甚至铤而走险心理的产生。2.了解班级环境。班级整体素质好、班风正,学困生就有可能会近朱而赤,转化教育工作相对较易开展;班级整体素质不高、班风较差,学困生就有可能会近墨而黑,转化教育工作难度增大。因此,班主任要营造一个积极融洽班风正的班级环境,这有助于做好转化教育工作。3.了解交往环境。通常情况下,学困生总是愿意与他本人基本情况相似的学生交往,这种现象被学困生戏称为交往中的“门当户对”。他们借此获得思想上的相互沟通,精神上的彼此慰藉。尤其是他们犯错误之后,更希望在盟友中寻求帮助和支持,而不愿与家长和老师沟通,不愿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正面教育。更有甚者,他们还可能会与不良社会青年甚至黑社会势力交往。因此,在转化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可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有效措施,与家长、学校配合,限制学困生之间的交往,切断其与不良社会青年和黑社会势力的联系。二、要关怀尊重,耐心帮助1如前所述,学困生也有闪光点,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的缺点比较明显。由于周围的偏见和冷眼,他们的心理往往显得封闭和孤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上课发言、提问及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勇气都没有;他们对周围人的言行十分敏感,有时甚至把他人善意的夸奖也视为恶意的嘲讽;他们时常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在班集体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对这类学生,班主任要更多地给予理解尊重,指点帮助,激发他们的自我肯定意识,使之形成应有的轻松愉悦的心境,进而消除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与敌意,积极主动的走近父母、老师和同学,并自觉接受他们的帮助教育,逐步走出自我封闭,取得进步。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关怀之情、尊重之心和帮助之意,对学困生最具感染力。我班一位学生,天资聪颖却不思进取,加上其母亲长年患病,父亲忙于经商,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这更加剧了他的自由散漫,学习成绩与他的实际能力相差悬殊。一次早读课时,我把他叫了出来——“凭你的天资,你的才华,你怎能甘居目前的处境?难道就没有想到,你一旦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你患病的母亲会带来多少安慰?对你整日为家庭奔波的父亲会减轻多少思想上负担?当你走进你的家门,捧起患病的母亲为你盛满饭的饭碗时,你就不为自己空洞的头脑而羞愧和内疚?反过来,如果你成绩优异,不断进取,又给你的家庭、尤其是给病中的母亲带来多少欢乐?你实在应该反思,应该忏悔,甚至,你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事,实实在在;理,明明白白;情,真真切切。事后,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在我的心目中,我的班主任胜过父母,堪称教育专家.······”三、要与学生家长充分合作“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