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实施自我教育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实施自我教育黑龙江省实验中学赵浩是生活就是教育,学生学习本来就是为了掌握生活本身。——陶行知新课程的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生命的意义。这意味着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要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要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与挫折,品味成长。高中是学生们一个生活的舞台,一个交流的空间;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吸引力的地方;是一个让学生们身心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发展的地方;是一个让人长大后,有着美好回忆的地方。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时,班集体是否令学生拥有幸福感就成为评定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标尺。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有实效的教育方式,认识到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管理学生,而更多是和学生们共同生活、共同交往、共同欢乐、共同成长,实现自我教育,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结合12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要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实施自我教育。一.建立小组管理模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十七八岁,正是比较自我,初次尝试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年纪,但是由于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团队意识比较淡薄,因此我尝试在2005级和2008级和12级三届学生中,建立小组管理模式。在入学初,通过军训这一阶段的接触后,通过自荐和班主任的考查产生八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招募本组的其他组员,要求男女比例适中。班主任要注意进行微调,保证组员实力相当。这八个小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各以一个小团体的形式出现,在学习,班会,板报,劳动等等项目中形成了一个基本单位。高中生活悄然开始,留下了各小组奋斗的足迹。班级每周一次班团会,由八个小组轮流主持,内容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各个方面,大家对某些问题发表意见,形成共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班级每周一期板报,小组内成员协作完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的班务日记日志,流淌着每个学生的心声;每周一次劳动中,各位组员挥汗如雨,积极努力,宁可自己多干一些,其他人少受累;连每周一次的小测验,学生也非常重视,生怕自己影响了小组成绩。在这过程中,有过意见不统一时激烈的争执,有过目标一致时潜心的研究,有过暂时落后时无私的帮助,有过评比获胜时的喜悦……各小组互相竞争,互相带动,互相帮助,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团体,在班级的共同进步中发挥作用。二.善用班会课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舞台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必要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读过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感触:“你不能让一个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而每个成果都富含营养价值。”我们教师要塑造的是具有个性的不同学生,因此要诊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学生从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这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班会课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却往往会成为老师“一言堂”,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率.放手发动学生去创造去组织他们真正喜欢的有意义的班会课,同时教师作好指导,松一条绳索,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去创造,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在学校以“感恩”和“感动”教育为主线,抓住入学军训,高二成人,高三毕业三个人生的重要节点,分别以爱学校、爱父母、爱祖国为内容开展感恩教育的同时,我的班级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了系列化的班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对班级同学的思想发展做动态的指导。高一时,我们确立的主题是:养成教育。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受益终生,但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天的生活都是由若干的小事组成的,生活中的小事看着并不起眼,也许多数学生并不在意,但是时间长了,日子久了,做事的态度和习惯就形成了,便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这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我总在平时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