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玲玲的画》教学案例的启示周耀利崇阳县肖岭乡教育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玲玲的画》教学案例的启示【摘要】:英国哲学家培根在《随笔录》中谈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尤其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词】:语文教学行为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正文】: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不仅语文学不好,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老师埋怨小学,小学老师责怪中学,家长也抱怨,孩子小学时成绩优秀,表现突出,为什么到初中就变了?我们与其互相埋怨,不如带着问题去审视自己。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把目光聚焦在了《语文课程标准》上。对照《课标》,审视我们现阶段的小学语文现状,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只注重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渗透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小学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初中、高中的语文学习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识字写字习惯、读书习惯、查工具书习惯、认真思考习惯等。这些都会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劳固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呢?本文将从以下的教学设计中进行分析和说明。[教学案例]《玲玲的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碰到一些让自己很伤心的事,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玲玲小朋友是怎样解决这类事情的。2.板书课题:玲玲的画。教师边写边指导“玲”的写法,注意右边不要写成“今”。3.齐读课题。注意不要把“玲”读成“lín”。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读,想办法记住不认识的字。3.同桌接力读,看谁读得最流利,没错字。4.朗读比赛。指名读。师生评价。5.默读全文,画出好词语。6.玲玲要考考大家,看看你认识这些词语么?(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楼梯懒洋洋三、快乐识字2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2.小组交流记字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记忆,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联想,猜谜语等。3.给生字组词,给个别的词造句。4.游戏:开火车识字,小组竞赛。四、指导写字1.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中捺却没有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2.指导“狗”字时注意反犬旁的写法。3.学生描红。4.作业展览。五、积累词句1.把你画出的好词写下来。2.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自主感悟1.请同学们用心细读课文两遍。什么叫用心读呢?就是边读边思考,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只要读完书有话要说,就说明你用心读了为了防止自己读完就忘记要说什么了,你可以用笔在书上空白处简要写写自己要说的话,或者做个你自己懂的记号,等一下我们共同交流。2.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发现好的读书方法要及时鼓励。如:把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下来等等。二、汇报交流,教师引导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不露痕迹地引导。2.玲玲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满意──着急──满意)3.第1~3自然段:(1)端详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示。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可能会说些什么?(2)导读爸爸和玲玲的话:“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①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当爸爸看到女儿忙得很晚时,心里怎样?该怎么读3爸爸的话?②玲玲这时候的心情如何?该怎样读?③分角色读这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