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武陵春》互助导学设计设计者:王华第二次备课者:课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教学重点: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教法:品读法共2课时新授学法:诵读、品味、体会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和谐互助”预习;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倚脉脉蘋舴艋蚱蜢2、文学常识了解温庭筠:李清照花间派:婉约派:3、概述这两首词的大意:《望江南》:《武陵春》:交流案1:(探究《望江南》):(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意味?(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6).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交流案2(探究《武陵春》)(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检测案:(1)、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2)、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3)、背诵这两首词。一、情境导入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二、检查预习A→B→C→D师查A,抽BCD,CD答,其他组A评价。三、合作探究A→CB→D四、交流展示一CD答,AB补充或评价五、拓展提高师指导A;A指导B、C、D六、交流展示二B答,A补充评价七、课堂小结《望江南》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武陵春》这首词写愁方法独特。通过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来写愁:“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了词人灰暗的心境和阑珊的意绪;“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欲诉无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那夺眶而出的泪,是内心万重忧愁的外在表露,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八、当堂反馈板书设计梳洗独倚江楼→希望望过尽千帆斜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