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文化调研报告近几年来,由于XX县区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晶产业的发展,XX县区水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东海经济重要支柱。水晶加工产业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安排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水晶产业尤其是工艺品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种类一直维持在90年代初的状况,水晶工艺品制造业大多还处于初级加工的阶段,满足于低收益,粗放式的生产模式。水晶制品集中在低档首饰、眼镜等附加值不高的品种上。而缺少高端的品牌产品的支撑,“水晶之都”这一金字招牌难展光彩。同时,市场无序竞争、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贫乏、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缺失,这些已经成为水晶工艺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软肋。而产品的艺术价值不高、产品趋同带来的无序竞争可能正是把水晶工艺品卖个石头价的直接原因。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水晶工艺品的制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艺术质量不高,粗制滥造居多等负面效应。无序竞争直接导致工艺品质量下降。市场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产品趋同,新产品一上市很快就被大同小异,千物一面的粗、假便宜货抵消。经营户不在销路上拓展市场,却在门前抢生意、压价钱,人为地把水晶卖成了石头价。凡此种种,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少艺术个性和创新能力。技术人员贫乏。我县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级的工艺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也只是凤毛麟角。本地技术人员缺乏,外地技术人员水平却是“技术高的不出门,出门的技术低。”雕刻技师多为民间老艺人,作品难和时代接轨,缺少简约设计和现代感。种种问题的存在,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很难实现XX县区政府提出的“把东海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水晶之都”的远景目标。为此建议:1、政府应该进一步高度重视水晶产业的发展。一要立例保护。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水晶资源加第1页共4页工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出台诸如《水晶矿产资源保护办法》、《XX县区水晶工艺发展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以确立保护的重点、对象和方法,以及拓展工艺品市场的法律保证等,让水晶工艺的生存、传承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和政策上的环境保障。二要纳入政府的文化建设规划内。可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奖励获奖的工艺美术口创作人员、收购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培养工艺美术人才、开展工艺美术的宣传与交流、给予大师月津贴。2、理顺水晶工艺美术行业管理体制。建议在水晶工艺美术行业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体现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威性,可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水晶艺术加工管理机构比如水晶管理局等。成立由县宣传部、文化局、工商联、民政、工商税务、公安户籍、水晶市场管委会、水晶艺术专委会、私企工委、水晶业商会等单位共同组成的“XX县区水晶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委员会”,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工艺美术行业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业,工艺美术品是文化产品。由宣传、文化、工商等多部门的联合监管,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这一产品的艺术价值,同时提升艺术品的附加价值。3、发挥好现有的雕刻人员积极性,培养高层次的工艺美术人才。根据调查了解东海境内从事水晶工艺品加工雕刻人员达五、六百人之多,相当一部分来自福建的石雕之乡。相比我县庞大的水晶产业,这些人员显然有些少。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并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应该成为政府的长效工程来抓。建议我县开展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职称的申报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对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多年的技术、设计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管理培养同时,要积极为他们及时申报相应的职称。对外籍户籍在东海从事水晶雕刻的技术人员,相关部门应该与主管部门联系,协调沟通,争取异地申报的相关事宜。对有特殊贡献的有关人员给予破格申报;获得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专家技术人员可由政府再给予专项补助。此外,针对外来技术人才,通过摸底排查有关雕刻人员的技艺和艺德情况,优秀者由政府授予部分人员荣誉市民称号,第2页共4页享受地方市民的政治权利和优惠待遇,并享受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4、培养后备人才。鉴于工艺美术技术人才的年龄日趋老化,后继无人,从2003年暑期开始,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在东海招收两个工艺美术大专班,南京艺术学院、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