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从点滴做起黄星英内容摘要:尊重,是一个文明的词汇、一个温暖的词汇,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词汇。“你好”“老师好”“谢谢老师”……这是作为教师,每天能享受到的问候,这叫文明。工作中,同事们相互协作,配合有序;生活中,亲人们相互关照,牵挂对方,这叫温暖。但当我有话要向你倾诉时,你心不在焉;主会场,发言人在宣讲着精心准备好的讲稿,台下人窃窃私语,漫无边际的聊天,这叫尊重被忽略。关键词:尊重、自尊、尊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对此的理解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作为中国人应在精神上追求核心价值观。我想就“诚信、友善”谈谈:尊重,从点滴做起。一、三尺讲台,播撒尊重的种子以下我举三个教学实例:实例(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春秋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着时代性、现实性和社会意义。第一、阐发诸子百家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的精神。孔子“仁者“爱人”、孟子“仁政”、老子的“无为而治”针对统治者暴政、对百姓过度压制、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现实;墨子的“非攻”、韩非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要解决的是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的社会问题等等,尤其是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鬼之”的思想,就是要求为人处事要以人为本的态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第二、阐发诸子百家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积极进取不仅仅体现在法家学派上,实际上诸子百家各学派的历史观,都是对人类的前途、命运都持乐观的态度,并为实现他们理想中的王道、霸道、统一、大同、小康等奋斗不息。至于老子是“无为”也是为了“无不为”。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阐发诸子百家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精神。第四、阐发诸子百家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精神。如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生态度,孟子“养浩然正气”“先义后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气质,”老子“福祸相依”柔弱克刚强的人生哲学,都有积极的因素,对学生个人修养,思想品质、行为方式和人格养成施以向上的精神。实例(二)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是美国一场内战。由南方挑起,后南方战败。这里有一段投降仪式:1865年4月12日,罗伯特.李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向北军投降。这是南方最后一次列队,军旗在微风中飘扬,士兵们起步走向另一边的穿着蓝色军服的北方军队。这时响起嘹亮的军号,北方军队向南方军队行军礼,南方军队也仗剑向对方回军礼。礼毕,身着灰色军服的南方军队放下他们的武器,降下了南方军旗。北方格兰特将军感慨地说:“战争结束了。叛乱者现在又是我们的同胞了”这是一没有侮辱、没有仇恨的投降仪式,格兰特将军最后一句话发人深省,将导致尸山血海的仇敌仍然视为自己的同胞,体现了对自己同胞的宽容,这种人格魅力将成为美国人民的一笔精神财1富。实例(三)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冷战下的德国,历经了“分裂——对峙——统一”三部曲。关于对峙,有一则故事。《你好,爸爸》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住在东柏林的母亲西尔维亚带着四岁的女儿来到西柏林看望父母。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第二天醒来,一道墙从此分开了他们的家庭……他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还在那边。孩子想念父亲,妻子思念丈夫,没有别的办法,西尔维亚只能每天下午抱着孩子来到墙边,来到能看到丈夫下班经过的地方,向墙的那边张望,孩子向远远路过的男人大声喊“你好,爸爸”。国家意识的分裂也造成普通百姓的分离,由此学生联想当今国际组织的建立、社会福利的完善等。二、不伤学生自尊,是我们教育的底线我曾写过以下文章(2013年2月)他在逐渐改变我们班有三类群体:一类是乖乖型,他们朴实、听话、遵守纪律;二类是会玩型,他们脑子比较好用,上课学一些,大多时间都爱说话,谈论些好玩的事情;三类是混混型,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讲话、聊天,旁若无人,老师管不是顶撞就是到教室外去玩或聊天。这三类人群中第三类人群有暗使力,即能指挥一些学生听他们的,而这群学生中有五个小头目,依次是陈炳祥、农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