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二中“合学教育”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案设计者:王贵生授课时间:课题:工程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三者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工程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迁移触类旁通的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学环节引入新课(一)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学生解释(二)学一学(自学教材内容第100页到第101页)(三)考一考两人一组互考一下概念:工程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中的基本量及其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整理一块地,由一个人做要80小时完成。一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一个人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一个人做x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2.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1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1)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2)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小结1、在工程问题中,通常把全部工作量简单的表示为1。2、如果一件工作需要n小时完成,那么平均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就是;m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就是。合学环节(四)想一想:专题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工作总量1)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9小时,后因甲有其它任务调离,余下的任务由乙单独完成。那么乙还要多少小时完成?(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工作总量1)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6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工作总量1)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6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6小时,余下的乙单独做,那么乙还要多少小时完成?(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工作总量1)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先做的工作量+后做的工作量=工作总量1)(五)议一议:1、在工程问题中,通常把全部工作量简单的表示为1。如果一件工作需要n小时完成,那么平均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就是。2、工作量=3、各阶段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各人完成的工作量的和=完成的工作总量思考:一项工作,12个人4个小时才能完成。(1)人均效率(一个人做一小时的工作量)是。(2)这项工作由8人来做,x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总结:一件工作由m个人n小时完成,那么人均效率是。合学环节展学环节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检学(六)测一测:1(P101页练习1,2)2;见随堂小测3;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个人做需8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些人做2小时,再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七)总结与收获:环节工程问题1.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2.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3.工作总量通常看作单位“1”(八)作业:课本P106页第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