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VIP免费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_第1页
1/19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_第2页
2/19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_第3页
3/19
潘远江讲座稿: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龙广一中潘远江一、关于“少教多学”(一)、什么是“少教多学”?少教”怎样教1.启发性地“教”,即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少做灌输式的“教”,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2.针对性地“教”,即教师不要笼统全面地教学,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3.创造性地“教”,即集中时间和精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4.发展性地“教”,即教师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多学”怎样学?1.“积极学习”。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2.“深度学习”。即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记忆,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建立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判断、分析,解决问题。3.“独立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如果学生个体思考可以领悟学习内容,应该依靠其个人能力独立完成。“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说古老,是因为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的开篇就把“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想提出来了。“少教多学”又是一个新鲜的词,因为直到近年,随着对新加坡教育改革的评介的深入,“少教多学”这个概念才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1需要说明的是,“少教多学”的理念是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来的,但是,类似的观点却是古已有之,不论是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还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体现了与“少教多学”思想的一致性。而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则很好地诠释了“少教多学”的理念。“少教多学”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不是模式。把“少教多学”看做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或者视为教学思想,其内涵包含四个层面。第一,作为教学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教学理念,是由夸美纽斯提出来,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作为教育改革指导思想的“少教多学”理念,是在近年评介新加坡教育改革的同时被引进的。2004年,为解决新加坡教育的弊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不高,时代所呼唤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当薄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出“少教多学”的主张,强调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从而掀起了一场以“少教多学”理念引领的教育整体改革。第三,学科教学层面的“少教多学”。就这个层面而言,就是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确定通过教哪些最基本的东西,让学生“学会”,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会学”,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基础。第四个层面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改课”,课堂教学改革层面的“少教多学”,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着眼实效,讲求长效,追求高效的过程。这既是对教学本真的一种理性回归,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现行教育中忽视学生主体,扼杀学生灵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彻底颠覆。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从头讲到尾,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满堂灌”,“满堂灌”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就是“堂堂灌”,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很可能都是由老师来组织,讲到底。不论老师讲得是否精彩,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二)、“少教多学”的核心“少教多学”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少教多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