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教学中的学导式教法长期以来,中长跑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头痛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原因是中长跑练习枯燥、乏味、运动量大,比较辛苦,学生对此毫无兴趣的占60.5%,体育锻炼要花时间而影响学习的占26%,怕锻炼后发胖影响体型的占21.7%,加之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意志品质较弱,怕吃苦的占22.6%。无论从管理上还是安排练习内容上都比较困难,而中长跑又是衡量一个学生体质状况的一项生理指标。为了改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课中练习的密度普遍偏低,学习热情难以调动等状况,我们从不同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对策以便提高中长跑成绩。一、学导式教法的实施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此教法主张:导为主线,学为主体,智能开发为核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主张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和决定作用,教师起主导和关键作用。教师不再是将现成的动作要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就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探索、领会、掌握。其教法实施可采取下列程序。第一,导入技能:提出每节教学课的目的与任务,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法和建立知识的联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以情导入、故事导入、演出导入、提问导入、模拟导入、示范导入等等,不论哪种方法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状况和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因时因课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灵活应用。但是无论设计运用怎样的导入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新技能,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学生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对动作规律的理解,进行尝试性练习,练习时,通过教师助学,学生可独立进行,也可同学之间相互探讨、掌握重点、发现难点,强化对动作的体会和理解,为进一步教学提供依据。第三,理论诱导:教师应注意因势利导,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练习与相互讨论,进行解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集中的难点统一辅导和答疑,在解答之后,教师重点精讲、示范,着重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完整示范,也可重点示范技术动作的某个环节,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理性认识和清晰的直观感觉,为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能动练习:学生在自学自练、互学互练、解疑和教师助学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强化练习,纠正错误动作的协调性,缩短学习技术动作泛化和分化过程的时间,从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提高教学效率。第五,总结: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技术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和肯定成绩,统一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二、教学中采取的对策及措施1.从学生生理角度入手。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据一项社会调查表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健康,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中长跑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参加长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新陈代谢旺盛,提高抵抗能力。新陈代谢旺盛可以防止消化不良、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增强心肺功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神经衰弱。人长期在各种环境下坚持中长跑,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各种疾病及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中长跑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体机能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总负荷量,据女生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训练中加强腹肌、骨盆底肌、腰肌和背肌,增强固定内脏器官的韧带,纠正可能产生的脊柱弯曲,同时在训练中采取中等强度的各种跳跃练习,是腹肌、臀部肌肉和韧带更加强健。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应突击性练习,只有在渐进的训练中不段创造条件,逐步强化。2.从学生心理角度入手。提高认识,明确坚持中长跑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觉练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借助游戏的形式,把本来枯燥的锻炼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加强理论教学,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