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会展实务》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关键技能,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支撑作用。前期先开课程为《会展概论》,连续开设2个学期,实施工学交替、分段教学,中间穿插校外顶岗实习,最后续接毕业实习。下图为本专业职业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构架,在会展职业核心能力中,培养会展策划、营销、服务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会展实务》是在分析国内外会展行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讲授会展活动在决策、策划、筹备、展(会)中、展(会)后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策略、方法和技巧,并发现和总结其一般规律和特点的课程。其实践性很强。通过《会展实务》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客观地分析影响会展活动(项目)开展的各种因素,掌握会展操作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常用手法,并能运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我国会展行业的实际工作。《会展实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将来从事会展工作所必需的展会策划、展会营销、展会服务方面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展专业人才。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本课程以会展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紧密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内容按工作流程排序,以实际会做为准。我们在专业建设的初始阶段,就非常重视与业内专家沟通,请他们为课程设置把脉,从不同的会展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出发,制订了一套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菜单。在2002年首届会展专业新生的教学计划中,《会展实务》即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了108课时(在所有专业课中安排学时数最多),连续开设两个学期,并实行“工学交替”,中间穿插3个月企业顶岗实习。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会展实务课程的校内教学时间增加到256课时。课程设计思路如下:1.突出技能培养,重视实践性教学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程设计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建设校内实训室,充分利用校内先进的实训条件,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专业创建初期,就联系落实了一批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学期间多次安排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师对校外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保证实习效果。自2004年开始的校内学生自办展的组织与实施是《会展实务》课程教学形式改革的一大创新点。目前我们已连续举办4届,展会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的运作模式已日趋成熟。2.校企合作开发,编写实用教材由于会展是一个新专业,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我们组织教师在业内专家的知道和大力支持下,连续编写了几本会展操作实务类教材。目前已编写完成的教材有《会展实务》(高教社,校企合作开发,2004年版)、《会展营销与服务》(高教社,校企合作开发,2006年版)、《现代会展基础与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其中《会展实务》为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荣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会展营销与服务》为银领工程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现代会展基础与实务》为长三角紧缺人才工程培训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不但满足了本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在全国会展教育界和理论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保障课程教学需要强调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经过多年的努力,本课程教学团队已与业界建立起了紧密联系。我们与业界操盘高手共同商讨制定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知识能力模块,一起编写教材,组织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展会实际运作能力。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以做带学,学做结合”,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重在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2003年6月成立了浙江省东方会展产业研究所。该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发起成立,是省内最早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单位资格的省本级会展研究所。本课程教学团队为研究所核心力量,其中丁萍萍老师担任常务副所长,主持工作;江俐蓉老师担任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张俊磊和邹晏老师分别为研究一室(教学与教改研究)和研究二室(业界联系)的室主任。研究所的成立,为本课程开展产学研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006年10月成立了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