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哈四中孙琦从2007年我省开始新课改时,我们几个全校平均年龄最小的备课组就带着无畏的力量,开始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曾经遇到过许多困扰,例如高一时看到新教材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由必修1教材中的两章,代替了旧教材中六章的内容,并且这部分知识在选修教材中没有了,大家自然会困惑“课时少,内容多,教到什么难度呢?”高二时第一次教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本书,真的是让我们在开课前就进入了“战战兢兢”状态!让我们这些年轻的老教师,好像又回到了初为人师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部分知识抽象难懂,在大学课程中被化学系的学生称为“天书”,很少有学生能真正听懂它。面对这么难懂的知识,我们如何传授给学生呢?高三时如何有效地进行一轮和二轮复习?“发现问题”,始于个人备课阶段。因为每个人都在看、都在对比新旧教材,每个人都会发现新的问题。又因为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思维习惯不同,想法也就不同,这就迫切需要统一观点,因此需要有“团聚”的机会来解决问题,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形成了高效的“解决问题”式的集体备课。虽然我们经历过2007-2010一轮新课改。但是课改的第二轮,我们并没有放松这一项常规工作。一、功在课前1、常规集体备课①形成规范,按时开展②全员参与,资源共享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④保持个性,突出特色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备课每周进行1次。备课做到备课内容“六统一”“两重点”。虽然是一项最普通的常规工作,但贵在坚持。三年来,我们从没耽误过集体备课。2、试卷讲评课的集体备课除了常规集体备课外,我们进入高三以来还进行了每次月考后的试卷讲评课的集体备课。试卷讲评要趁热打铁、速批速评。刚考完试,学生都比较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且对于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都印象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次考试后我们备课组都第一时间批完卷,做好试卷统计、分析。①准确统计一是统计每题得分率。二是统计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②归类分析要分析出哪些是共同性错误,哪些是个别性错误;哪些属于典型性错误,哪些属于一般性错误;哪些归为知识型错误,哪些归为能力型错误。然后将试题分类可以按知识点归类;可按解题方法归类;可按典型错误归类等。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错题留下深刻印象,今后注意。有一次备课时,我们还根据每道题、每个班的平均分,让该题平均分高的班级任课教师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教学心得。二、效在课中1、复习课高三几乎都是复习课,如何达到高效,让学生学有所获?保证课堂效率是很关键的。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讲解方式。知识点复习课,采取小组课前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汇报方式。对于习题课,如果习题比较容易,采取先讨论再汇报的方式。如果较难,采取启发、提问的方式。每堂课保证学生表现占80%以上。给学生实践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2、试卷讲评课结合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课上合理运用一些讲评策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力求做到:①抓住重点,分清详略。②错题归类,有序讲评③举一反三,拓展延伸④剖析过程,暴露错误⑤强调细节,规范答题⑥讲评结合,激励为先每次试卷讲评课不仅是就题讲题,也是我们总结一个月以来学生学习情况的大好时机,像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结束后,我先带头每个班买了三十二本笔记本,奖励成绩前五名及各学习小组组长、学习小组总分前四名所有同学。后来四次月考都是总分后四名小组给前四名小组买个小礼物作为鼓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三、思在课后除了学生,我们也需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自己存在什么问题,自己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四、累在平时1、注重基础、落实细节我们主要采取小测的方式落实基础,包括课前5分钟小测、间操测、午测。每堂课前5分钟考重点知识点,如化学方程式等,虽然占用了一些上课的时间,但实际收效很好。对于学习习惯差、基础差的学生来说,通常第一次考的时候仍然考得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采取了“跟踪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