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杭州模拟)“”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D.1997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减少2.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议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1997年以后,城市数目没有增加,但平均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较快,说明平均每个城市面积都增大了,则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郊区城市化。第2题,一般而言,大城市产业密集而土地利用率高,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但环境质量较差;而小城市产业活动较分散,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但环境质量较好。答案1.B2.D(·石家庄模拟)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3~4题。指标19801984198819921996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I/U5.283.362.731.611.351.371.29I/U4.782.862.231.110.850.870.79-0.53.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4.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析第3题,表中信息显示山东省I/U的比值一直明显大于0.5,说明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即工业化快速发展而城市化发展较慢。第4题,城市是二、三产业活动为主体的区域,所以城市化发展较慢会限制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3.A4.B(·江苏省南京市四校月考)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据此回答5~6题。5.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交通拥挤,住房紧张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C.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二产业6.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A.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B.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C.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D.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解析第5题,从城市化的概念理解。第6题,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应该离乡不离土,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答案5.C6.D(·银川联考)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7~9题。7.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8.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9.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解析第7题,全村变化率要等于村中心与村周边变化率之和,故a表示全村变化率;一般地,村中心的住人宅基地由于位置较好而先会增加,然后随着村庄规模扩大,村周边住人宅基地才会增加,据此,结合图中O—P时期的变化可判断b、c分别属于村中心和村周边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第8题,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