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成“三苏”。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题西林壁墙壁书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的险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实的全貌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景,必须要正面、侧面、远望、近看、高俯、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如果你只看了庐山的一角、一面、一个方向,那你就不能认识庐山的整体形象。认识庐山是这样,那么认识一个事物、一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你碰到过或听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怀疑无路可走,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哲理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