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品下载【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想听,可是有要求,老师请你用心的聆听,看看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乐曲。)2、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这首动听的乐曲,包含着一个千载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弹琴的技艺很高。我们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诗写的好,人们称他为什么?那么俞伯牙的琴弹得那么好,人们就会称他为──琴仙。而钟子期却和他大不相同,他不会弹琴,只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他仅仅是一个在山中靠打柴为生的樵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伯牙绝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伯牙绝弦齐读。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文。3、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它要求读出文章的节奏美。现在你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节奏。4、指名读文,指导读出文章节奏。三、品读课文,感悟内涵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⑴作为当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技可谓出神入化,而钟子期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课文中的哪一句写出了这一点?⑵联系刚才讲述的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两个“善”的意思。过渡: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长江口。滔滔的江水触动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对着江水弹起琴来。一首曲子还没有弹完,他就发现有一个打柴的人立在岸边正在听他弹琴。这个人呀就是钟子期。就是因为这次相遇,使伯牙认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让我们深入课文,从文中找答案。2、研读课文的2至4句: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⑵汇报交流: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②理解“善哉”这个词语的意思。(表示赞叹的意思。)③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④此时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声高亢嘹亮。子期透过琴声,了解到他的心声,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伟的志向。(出示泰山图片,感受它他的雄伟气势,指导朗读。)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②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③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⑶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除了这些以外,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些景色?①出示词语生读。②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会赞叹到:善哉──(引导学生说句子。)③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他们情投意合,这就是真正的知音。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围会缺少赞美声吗?为什么他偏偏视子期为他的知音?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样?⑸此时的伯牙,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齐读课文的前4句。)过渡:这短暂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成为知己。在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诉衷肠。然而,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⑴齐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⑵这真是“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