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转载)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下秦中心小学徐丽娟内容摘要: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其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强交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创造环境,多样教育这几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影响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其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某些心里疾病的产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两个方面。各种因素主要以渗透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一、影响学生心里健康的因素(一)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三个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家庭是孩子长期生活、受熏陶的地方。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文化素养、教育态度、教育观念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所迫,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另外,人际关系和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导致一些人出现自卑、孤僻、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个性等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心理动力学、学习、认知和人格。其中认知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任何一种认知能力的失调都可以引起学习困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他,这类孩子往往会成为学习困难的孩子。二、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第四,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