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1—2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转变观念,提高识字效率。教师作为识字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认识”和“学会”的重要性,正确把握学会,既要会认又要会写,这种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理念要深植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认识”和“学会”的目标。首先,教师不要把学生识字想像的那么困难。6—8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加大识字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课堂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要明确“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字字要求会认会写,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和写相互制约,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尽快、尽早、尽多的认识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阅读阶段,为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而“少写”也是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低年级的学生手指肌肉还不够发达,过度写字对其正常发育不利。教师可以花更多时间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掌握写字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再次,教师应准确地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语文教育学认为:由于知觉整体性的作用,儿童对汉字一般是先知觉其整体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所以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易写的字不一定易认。低年级要求学会的字也就是课后生字表中的字,要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这些字必须正确读出他们的读音,要写得正确、规范、熟练。并要求了解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还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而要求“认”的字,只要求会读它的音,认识字,放到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教学时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记忆字形或者听默写。由此可见,学生的识字量虽然增大了,但是并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二、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中茎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习知识大多数都从兴趣出发。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的教学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中提高识字效率。《一年级语文第一册(语文园地)》中,认标牌的一个教学片段。标牌上的字学生没有学过,但天天看见也能认识,有的字学生在电视上,食品包装上见也认识一些,课前我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标牌,不认识的问爸爸妈妈还有身边的人,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识字。在教学中,我出示《第五食品加工厂》字牌,问:同学们在电视上,生活中学过不少字了。下面字牌谁会读:学生读出,我又出示“食品”二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我在买零食的时候知道的,我及时表扬学生:“你们买东西也没有忘记识字,真聪明!“我又出示《六一幼儿园》谁会读?学生迫不及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启示学生大声齐读。我逐渐出示周围的标牌,让学生识字,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汉字。利用生活中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兴趣,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三、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中,教室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自学生字,然后通过同桌互学,以及小组和大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抽取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会并记住,在学习中,让大家共同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互助互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