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福田镇战山小学:彭世藩教材简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设计理念《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影像资料、声音素材等)2、学生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材料和图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熟读课文,疏通字词,理清层次。)第二课时(赏析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感受榕树的庞大、茂盛和鸟儿们的自由和快乐。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内容和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完成板书,进行习作训练。)第二课时多媒体教学设计媒体切入的次序媒体内容要点媒体类型教学作用媒体来源一、导入新课。猜谜语图片激发兴趣自制课件二、感受榕树“独木成林”的壮观。榕树全景图图片整体感知自制课件三、欣赏榕树风光。有关榕树的录像视频文件渲染情景直观感知远程下载四、感受鸟之多和鸟之欢。有关百鸟齐飞、千鸟竞鸣壮观场面的录像。视频文件渲染氛围激发朗读兴趣远程下载五、拓展延伸。带伤感色彩的FLASH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画文件对比感知引发思考网络下载六、仿写句子。略图片迁移运用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1、猜字谜。(屏显一)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木)一横又一横,一竖又一竖,一撇又一撇,一捺又一捺。(林)2、学生齐读“木”和“林”。3、说说“木”和“林”之间的区别,并说说自己眼中的林是什么样的。4、带学生欣赏独木成林的美景,引出教学内容,出示课题。(屏显二)二、读中感悟,悟中评议。㈠学习描写榕树的部分。1、学生欣赏榕树全景图,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它和赞美它。2、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直接赞美榕树的句子。指导学生换标点符号朗读,并思考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榕树吗?【设计意图:将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作为教学切入点,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庞大和茂盛)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赏析课文。如:“真是一株大树。”“不可计数”“卧”“一簇”“堆”“缝隙”等。①学生感情朗读“真是一株大树”此句子,思考作者到底在强调什么。②引导学生读准成语“不可计数”中的“数”字的读音,并说说什么不可计数,这无数的枝干到底是什么?③指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了解气根的作用。并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有气根。④思考: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5、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6、学生朗读描写榕树生命力旺盛的段落,说说自己喜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