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抓好个别生教育虽说“教育无差生”,然而,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一定有和我一样的感触,那便是在我们的班级中却有待进步学生的存在。待进步学生之所以成为教育的一大难点,主要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的叛逆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总的来说来自于家庭、社会,有智力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形成的,其主要是来自于后天的影响。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对多名待进步学生的教育引导中,我有了一些启示。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数学方面待进步学生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成因及表现一、残缺的家庭教育近年来,婚变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持续升高的离婚给整个社会生活笼罩上动荡的阴影。与之相应,单亲家庭成为了城市家庭中的新现象,单亲家庭的出现使我们的教育群体中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孩子”。曾经硝烟弥漫的婚姻大战让这些孩子做出了痛苦的选择,然后是父母分道扬镳的生活使这些孩子承受着相思的折磨。一切事实告诉我们:孩子是父母离异最直接的受害者。残缺的爱无法真正温暖孩子的心,更有个别不负责任的家长让孩子过早地“自立”。我班的王**便是父母婚变的牺牲品。从入学那一天开始,王**就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由于工作和生活上的人际应酬无法肩负起教育孩子的使命,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成了一名待进步学生,刚开始是因为年幼无知,不明白什么是学习?写作业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在学校养成的规矩回到家就忘了,家长的不引导、不监督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尤其在数学方面,数学理性的东西比较多,明白一种算理,仅仅停留在课上听讲是不够的,它需要及时的巩固和训练,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而缺少巩固的环节,学生课上的瞬时记忆根本无法掌握既定的学习任务,同时,数学也是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一种新的知识点需要从前的知识点作为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是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就无法很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知识接受越困难,学生意志越脆弱,最后严重的造成学生的放弃,也就产生了待进步学生。可见,残缺的爱是产生待进步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二、过分的溺爱当今社会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一些家庭甚至是几代单传。自古以来,孩子就是父母希望的寄托、家族兴旺的使命者。如今,物质和文化条件优越了,家长尽自己全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一些家长却没有把握好度,于是出现了爱的失重现象。所谓爱的失重集中表现为过度施爱与全员施爱两方面。过度施爱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性的规范,全员施爱指的是全家所有成员都围着孩子转,两者都表现于无节度地满足子女要求,对子女的溺爱,放纵等方面。尤其是在有祖辈的家庭中,老人大部分是旗帜鲜明地充当孙辈的“保护伞”,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来为孙辈“遮荫”。于是,便有了:“家长佣人族”,“家长上课族”等等。可以说为子女他们能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傅雷曾经说过:“太阳太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家长的溺爱扼杀了孩子自主的本性,养成了他们过分的依赖心理。“一切有爸爸”的病态心理使他们对知识丧失了探究能力。我班的贾石就是一个典型:四代单传的他不但倍受父母的关爱,其爷爷奶奶对其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家里和学校只隔几栋楼,他们要日日接送,风雨无阻;为了怕孩子作业质量低受到责备,作业由全家人合作完成。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家长来说确实不难,可是,他们却用成人的思维来考虑,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甚至违背知识内在规律性,进行误导。长此以往,以致于贾石平日作业上百分百,考试成绩上却灯笼高高挂。他上课的听课状况极为不佳,因为他知道回家爷爷奶奶会帮助他,常此以往,成绩怎能提高呢?可见,不得体的爱会对学生早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过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待进步学生,他们通常在学校有如下表现:(1)“课堂开小差”数学学习对孩子来说,入进去是兴趣,当一道道难题被战胜,那是一种成功。然而,不入门则是一种痛苦,无法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会使他们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漠不关心,若无其事,做题也是装腔作势,一无所知。他们缺少积极思考的动力,漫不经心,甚至开始想入非非。(2)“作业冷对待”数学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