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17第三节城市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学习重点】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学习难点】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知识梳理】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2)表现:①大批乡村人口涌向,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②通过县改市、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市镇。(3)城市化的三个指标:、、。其中以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2、城市化的动力(推拉力理论):(1)拉力:①含义: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②表现:城市就业机会、社会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2)推力:①含义: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②表现: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等。3、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发展(2)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的变化,还带来了方式、方式、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1.城市人口像“滚雪球”,城市地域像“吹起的皮球”,农夫和山庄则像“泄气的皮球”,你能解释这些比喻吗?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时间:18世纪中叶,_____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2.整个19世纪,______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3.20世纪初,_______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4.20世纪中叶以来,___________城市化迅速发展。总之,世界城市化随着时间的变化似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2.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在哪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哪些城市化问题?1学生分组探究一什么是城市化(深化理解)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政策中的地理中央首次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请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城市化?2.乡村大量人口为什么向城镇迁移?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内涵2.标志3.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因此农村的不利因素成为城市化的推力。城市的有利因素是城市化拉力。具体内容图解如下:2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1)~(2)题。年份江西(城镇人口比重)安徽(城镇人口比重)199020.40%17.84%200027.67%27.81%201044.06%43.01%(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机会多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学生分组探究二世界城市化进程(对比分析)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统计数据中的地理2013年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我国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而在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5.8%,世界的城镇化率为46.7%。请思考下列问题:1.世界的城市化处于什么发展阶段?32.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什么特点?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