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土地制度与宏观调控http: //www. sina. com. cn 2025 年 04 月 16 日 06:26 经济观察报5152025-04-18北京大学中国经济讨论中心课题组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居民人数大量减少,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向城市聚积和集中,释放出经济要素流动和重组的巨大力量。由于经济资源大 量转入附加价值更高的生产领域,也由于城市的兴起显著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城市化加速势 必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的一个含义是重新配置空间资源。大量选择性决策需要反映土地相对稀缺性的准 确信息,才能以较低的成本提升资源积聚的密度。因此,一个管理良好的土地市场是必要的。 但是,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土地制度,基调是用行政手段来配置土地。不难理解,为 什么我国的国家工业化会出现罕见的“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国 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进展。改革开放已经部分改变了我国土地制度。最重要的变化,一是集体土地普遍地由农户长 期承包经营,农业用途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合法地界定为农户权利,二 是政府通过土地批租制度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长期出售给公司和私人,大体形成了一个批租 使用权的土地市场。但是,迄今为止,土地由农业用途转为非农业用途,仍然由政府用行政 审批手段控制,仍然要通过征地途径,把农民的集体所有制强制改为国有制。近年围绕征地 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普遍加剧,表明征地制度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加速的要求。正当征地制度酝酿重大改革的关,国民经济在宏观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主要 是,货币过多,固定投资增长过猛,部分投资品的价格指数上升过快,以及在部分行业发生 了所谓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此相关联,转为非农建设用途的农地面积巨大、增长迅猛,违反 现行土地法规、越权审批土地转用的现象普遍发生。为了理解土地制度、城市化与宏观经济 稳定的关系,受有关方面的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讨论中心组成专门课题组对上述问题进 行专题调查讨论,并在解释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就当前和长期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供地融资”的经济含义调查发现,在现行土地制度下,建设用地的供给是社会总投资形成的重要条件。一般而 言,建设用地的增加,直接增加了机构和个人的自有资本金,从而增加了投资的本金。然后, 经过土地的评估和抵押,又扩大了这些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把更多的银行信贷动员为社会总 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