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3)教学经验总结VIP免费

(3)教学经验总结_第1页
1/5
(3)教学经验总结_第2页
2/5
(3)教学经验总结_第3页
3/5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哈市群力实验小学校石颖作为小学美术工作室的领衔人,我带领工作室全体教师通过对现行教材的研讨,各区域学校实际现况的分析,学生与家长的问卷调查,基于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新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选择了造价低廉易购买的美术耗材,进行《提高学生综合材料表现技能的途径与方法》的专项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的第一阵地是课堂,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能够顺利的推进我工作室的课题呢?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研究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1、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愉悦的美术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的艺术创造空间,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一本书上曾经说过,艺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用自己的生命形态的独特体验以及创造的传达能力表明他对宇宙万物的感受。”无论什么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因为经验不同感受也不同。这种感受实际上就是艺术创造的最初形式,这其实就是一种个性的体现。美术教育重视的就是这种个性的宣泄。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这也是美术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让学生"自行其事",或自由组合。有时候,这样的课堂会给人一种乱烘烘的感觉,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的理智、宽容和耐心。学生的动作与声音(或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应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纪律必须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不要因为先要一个安静的课堂而抹杀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因为学习氛围更重要。我去上课的时候学生们见到我总是特别高兴。班主任会说看你多受欢迎,我都嫉妒了。我开玩笑的说,是不是因为我的课不用屁股总坐在凳子上了?可见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例如人美版美术教材二年级的《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本课是学生认识、了解“痕迹”的美感、分类和作用,探讨“痕迹”的自然美、艺术美,学习灵活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创造出美的作品。我引导学生从发现痕迹开始,尽量让他们自己来尝试学习方法,在生活中、比较中找到现象。我把这一课分为两个甚至三个课时,因为拓印在美术课中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于是我把知识点转化为新游戏,只讲解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其实就是方法和技巧),其他的由他们自己总结汇报。就这样前一个课时就是和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反复的实验游戏当中,同学们发现凹凸不太明显的例如硬币上的图案、各种叶子上的叶脉、鞋底的花纹的物品的痕迹容易拓印;表面凹凸差距比较大的痕迹不容易拓印。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中还发现,用彩铅笔的痕迹比水彩笔、蜡笔等绘画用具拓下的清晰漂亮。其次进行分组练习,也就是我们第二课时要完成的内容,要学以致用、玩以致用。共同研究怎样把学生找到的痕迹做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进一步让学生在合作和游戏中探索学习,体会拓印的乐趣,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教师在课堂中自始至终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动手操作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当然这节课我们也可以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解拓印方法,解决重点难点,作业效果可能也会不错。可是我觉得这样会剥夺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把他们禁锢在我们给的固定的学习模式里,由主动探究变为被动学习。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像大科学家那样自己探索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努力“多引导、多举例多关注”,使学生少走弯路,增强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3)教学经验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