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班规新的开始这个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1)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是学校按四年级的成绩情况,把三个班打乱,重新分班,组成的一个新的班集体。接任后第一个星期里,我发现该班学生军心涣散,极不均衡:浮躁生多,后进生多,特别是有几几位有名的“调皮大王”,天天在教室里“大闹天宫”。开学已有二周时间,但班级仍象一盘散沙上课纪律差,作业多人不完成且质量极差,同学们时有吵架打闹现象传到耳边,科任老师三两天就来告状。这些弄得我心烦意乱,火气直冒,真想狠狠收拾他们一顿。冷静下来后,我仔细调查、了解,查找原因。经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该班如此混乱、难管的原因主要是在新组成的班集体里,大多学生都以原来同一班的学生为一伙,没有凝聚力,再加上他们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班干部的管理软弱无力、个人的自我主义太强烈,造成了同学间不团结,分成好几派,不追求上进,缺乏竟争意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几名调皮学生太张狂,无人敢管,大家在他们的不良影响下无心读书、无心上进。找出原因后,我决定对症下药:为了提高他们的自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从民主制订班规班约开始。第三周的班会时间转眼就到了。这次,我不是让学生死读硬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是给同学们以“新的班规,新的开始”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建立新班规。讨论会开始了。没想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大家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爱打人骂人的同学,要给他们记过处罚,不能让他们猖狂。”有的说“绝对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当自己不会时,可以向老师、同学、父母请教,绝对不能让别人代写作业。如果违反了,就得处罚。”有的说“如果该谁打扫卫生,不尽责的话,可以罚他重新打扫......”有的说“课堂上搞小动作、乱说话的,要记黑名单里。”……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的气氛非常活跃。后来,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学生们自发地写下了自己将严格执行班规的保证书。此时,我也提出了我的意见,为了监督大家是不是坚持执行,老师将制定表格,每周请各个小组长和班长及时记录每天同学们当天的表现,并且奖罚分明(好表现记“星星”,坏行为记“黑圈”)每周根据表格的记录,星星颗数前十名的评选为班级之星,而黑圈多的则要接受处罚,有必要还要请家长到校共同教育。就这样,新的班规确立了。当我宣布新班规成立并宣读学生们自己定制的班规内容时,教室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但是,这种学生共同参与确立的班规却遭到了一些老师的怀疑,有老师表示:“对学生不能太迁就,这样做会损坏自己的威严,学生们又怎么会听你的?”还有老师表示“在班上,班主任制订的班规就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哪能让他们说改就改。”面对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也有疑虑,不知道这会不会有成效。结果,事实证明我这次没有做错。任课老师们纷纷反映学生变得更加自律了,上课时都会严格遵守班规纪律,即使有个别学生因为一时管不住自己而违反了班规,其他学生就会很快地提醒他。学生们也更加有组织、有纪律了再也没有出现一些严重的违纪现象,而且当学生们违反班规时,面对处罚也是自愿接受,不像以前那样总与老师强词夺理,讨价还价了。整个班集体比之前团结和谐多了。面对进步,学生们骄傲地说:“因为这是我们自己订立的班规,所以要遵守。”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显得尤为重要,都关系到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习惯的形成。而如果全由班主任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做,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效果不明显。因此,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学习学校制订新班规,进行评价民主讨论,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经过讨论、修改、通过,达到统一认识,共同制订出一份班规班约。因为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订的,是符合他们的实际的,所以他们在情感和理智上都非常认同,执行起来也就十分有效,从而让每个同学严格遵守班规、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