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69。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见过乌龟吗?它长的什么样子?你了解它的哪些知识?2.乌龟不仅能在水里游,还能在陆地上爬,可有一只小乌龟,它不满足这些,它要飞上天空去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有趣的童话《想飞的乌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想”)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放课文朗读录音)同学们用手指着课文认真听,听好自己不认识的字应该怎样读,同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准备怎么解决呢?-----借助拼音学习;请教老师和同学;联系上下文读。)3.同位一起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完后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哪句读得好。三、细读课文,读懂课文1.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边读边想:乌龟不好好在地上呆着,为什么想飞呢?(因为它想和小鸟“去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可一听说不会飞就不能去,乌龟就─?2.发散思维:乌龟心里会怎么想呢?3.终于,在小鸟的帮助下,乌龟飞上了天。那它是怎么飞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7自然段。4.指名同学上台表演。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上“叼着、棍子、两端、于是”等词语。6.乌龟终于飞起来了,它心情怎么样呀?它在天空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7.发散思维:乌龟在天空中还可能看到些什么?8.这些景色都是乌龟在地面上不可能看见、想也想不出来的,所以乌龟─?(“开心极了”)竟忘记了嘴里叼着的棍子而(忍不住喊起来:“太美了,啊─”)9.怎么了?(掉下、重重的、摔出、裂纹)四、激发想象,发散思维1.如果你是可爱的小乌龟,从天上掉下来以后,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2.乌龟还想飞,你能帮它再想一个安全的好办法吗?3.文中的小鸟和乌龟你喜欢谁?说说理由。五、小结全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想飞的乌龟》这篇童话故事,乌龟一直想飞上天,小鸟帮助了它,可乌龟一不小心从天上掉了下来,壳上摔出了好多裂纹。乌龟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再难再险也不怕,我们真应该像这只小乌龟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去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六、布置作业将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想飞的乌龟不会飞伤心飞起来高兴看美景开心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