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节好课的标准-------2009年3月13日在全体教师会上的发言齐陵一中李怀玉老师们:大家好!作为我们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上任一年多来,总是杂务缠身,很少坐下来研究一下我们学校的教学,很少研究我们学校的课堂改革,很少参与到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带着这种愧疚的心情,我带着研究、学习的心态推门听了老师们几节常规课,也随各教研组听了几节公开课,在听课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就这一问题我谈自己的几点意见,供老师们思考:一、教师的素养是一节好课的前提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探索、求知、生机与希望。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通过丰富的学科知识、高尚的情操和充满激情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课堂上,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一不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而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参与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师是否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激情、兴趣的燃烧中,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态度端正,价值观也受到深层感染和铸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是以学生和谐、动情、深思、生成为主要特征的,而不仅仅是那种表面的热闹和做作。倘若老师能把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课堂环境、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到一起,做到情境交融,那么学生就会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中得到全方位地熏染和升华。一节好课,一定是在学生的某种情感,某种兴趣,某种价值观中播下了能够发芽的种子,或者是使学生的某种思想得到了提升。二、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多种可能的反映做出预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僵局。要知道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地方,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地方,也是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辛勤耕耘,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但事实是每次讲完课后,大多数老师慨叹:这个地方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个地方学生反应不积极,这个地方废话太多,这个地方不用讲学生就会……归根结底,还是教师没有很好地备课。特别是现在大多数新教材变化很大,这更需要老师精心备课,这个星期,我听了公开课,也听了常规课,发现上课的水平很不相同,原因就是每一堂的常规课没有向公开课那样精心准备三、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能智慧、恰当而又果断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际效率,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教师要灵活应变,机智处理,顺着学生的思维而又高于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下来如果没有学生犯错不一定就是好课,一节课好坏不在于学生是否出错,而是因为教师不怕学生出错,运用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反能“将错就错”,这样的课才更真实、更精彩、更有意义。近期,我们继续推进了“推门听课”,发现大多数教师对教材把握的相当熟练,如听了王翠竹老师的一节常规课,不仅把所讲的内容了然于胸,对学生的回答也是应对自如,如听了窦翠玲老师的一节常规课,学生都被窦老师激昂的情绪感染着,自始至终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无被突出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所以,一节好课教师要时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学科学生都有不同的主体参与方法。教师要以关注学生为核心,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持续性讲课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一堂课的讲课总耗时不宜超过20分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还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惑,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