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师附小“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课型阅读课备课教师关晓宝小组评价:组长审批时间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了解课文故事背景,并通过初读,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课文1、2自然段。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难点:了解课文故事背景,并通过初读,理清文章脉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背景资料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一、目标导航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了解课文故事背景,并通过初读,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课文1、2自然段。出示目标整体感知二、自学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1)划出本课的生词,要求读准字音。(2)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蜡烛俘虏盟军横档掏出椅子剰汤闯进阅读熄灭厨房微弱恶狼摇曳厄运生死攸关不堪设想(1)指名学生读。(2)齐读。掌握生词学习情况并检测三、交流展示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2.检查读书情况: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讲了一件什么事?5.为了保住这根蜡烛,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围绕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感知文本,学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四、精讲点拨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1、请同学们默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适时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1)“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出示重点句段,体(2)“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引导学生理解:“绝妙”的意思。(3)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个“绝妙”的方法?它究竟“妙”何处?会隐藏情报的绝妙之处。五、达标测试书写本课生字第二课时一、目标导航1.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的复述课文内容。并尝试用曲线表示故事情节的起伏。2.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勇气。出示课文目标二、自学探究尽管藏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躲过了德军的几次严密的搜查,但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危险还是逼近了这一家人。在这紧急关头,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样与敌人进行巧妙周旋的?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故事中发生了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2、生汇报,教师小结。3、文章情节如此曲折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围绕课文重难点,设计导学问题,让学生自读思考,批注勾画。三、交流展示1.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生死攸关”?请快速阅读,用“”线画出相关语句,并在句旁写出自己的体会。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这个下句子:“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觉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不堪设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不堪设想”的后果会是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为开头,来说说后果有多“不堪设想”。(3)引导学生感受“不堪设想”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全班展示,在感情朗读中体会重点句段。四、精讲点拨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伯瑙德夫人一家言行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并在旁边简单的批注。2.组织学生交流。3.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做到舍生忘死的呢?4.你能想象一下,当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围绕文本重点,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教师精讲点拨,拓展思维。五、达标测试完成目标检测案教学反思附:《生死攸关的烛光》学案和目标检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