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华北地区正值寒潮多发时期B.我国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C.沈阳正处于多雨季节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2.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B.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右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气压带()。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由热力因素形成4.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A.②气压带在我国没有分布B.①风带从高纬吹向低纬C.印度半岛的冬季风就是③D.②与③对非洲北部沙漠的形成影响巨大5.关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终年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B.终年受西风带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D.全年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6.下图是“某地的气候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一定在南半球B.该地一定在地中海沿岸C.该类气候多分布于大陆东岸D.该地特别适合种水稻读“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完成第7~9题。7.上述“某月”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9.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10.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沿岸;乙气候在我国分布于________。(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________,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4)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季。(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解析:当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炎热多雨,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2.B解析:冬季陆地的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要低,气压要高,此时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同时它也分裂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3~4.3.C4.D解析:根据气压带、风带图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5.A6.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7月份气温最低,所以应位于南半球;降水集中在冬季,应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适宜种植水稻。7~9.7.C8.A9.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读气压分布图,并和气压带分布与移动规律结合起来。第7题,该月份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题中“某月”最可能是7月。第8题,此时甲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吹东南风。第9题,乙地大约位于38°N大陆西岸,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10.答案:(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中海东南部(秦岭—淮河以南)(3)乙甲(4)冬(5)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等相关知识。正确判断甲、乙两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由图推断,甲地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并且最高气温在8月份,应位于北半球。乙地最低气温在0℃以上,并且雨热同期,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由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故该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冬季。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