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消极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生个性特点和思维发展以及学习动机等因素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消极因素的基本措施,以求结合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克服消极因素,激发学习动机,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关键词:心理分析兴趣动机教师学生一、物理学特点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涉及知识来自生活和自然,用于生活,走进生活,服务于社会。二、简述兴趣心理等对学习的关键作用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思维正处于形式运演阶段,思维的主导方式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变成了抽象逻辑思维。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思维中有自我中心性。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比较强,想法比较偏激,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获得完全的独立,叛逆心理较强。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主要是不平衡性和极端性。真正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考虑认知过程年龄特征,符合认知规律。同时,由于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所以应根据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三、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i.认知需要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好奇心特别强烈,对新颖事物兴趣高,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中尽量使课堂内容体现出新奇特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演示上尽可能引入“新”“奇”“趣”的特点。比如在大气中的压强一节中,引入可以用民间神奇的两心壶可倒出不同颜色水的实例。ii.自我提高需要自我提高需要是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与个体在群体中地位、自尊是紧密联系的。初中生争强好胜特点强,渴望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可以经常表扬有进步,有努力,和表现一直不错的优秀学生,使其他同学以这些同学为标杆,朝着正确目标努力。Iii.维持外在动机方向。学习取决于对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除了内在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动机外,还会被一些奖赏、竞争等外在动机所驱使。教师可以适当给出一些奖励,另外学校给予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不能改变,继续激发、维持有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向。四、学生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消极因素分析及对策1、实验过程中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依赖、自卑心理,应试教育、性格、学习方法、无兴趣表现:1)主观能动性差不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为遇到问题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讨论,不自信;在实验课上预习不好且实验过程过于死板。2)犯初级错误找同学老师解决而不自己分析3)实践中急躁没耐心调仪器,测试与理论误差大原因:1)应试教育影响只为分数、只会做题、重理论。2)在实验课中,有些同学实验前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差,实验一操作就犯初级错误,导致何预习结果不符或者没能达到观摩老师的实验结果,然后就会心乱,不能自主分析,急于找老师找同学解决。3)其次大多同学只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大多学生只观察模仿老师,过分依赖老师同学和教材。4)有些同学,性格内向动手能力差害羞、脾气躁无耐性。5)学习方法不当措施:1)从思想上纠正观念。学生的不良心理认真引导,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实验对实践和技能的培养的重要性,具体主要通过班主任和平时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念纠正教育。2)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因材施教,少批评,多引导。3)开展竞赛活动,采取合适的考核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4)开放课,加强实验练习,培养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兴趣等进行内容选择,化被动为主动。同时改革增设设计性,跨学科生活应用性,巧妙,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愉悦感。5)改革考核办法。尽量改善以往卷面成绩的考核办法,不仅减少了考试压力,也会提高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提高实践技能。2、学生思维障碍1)由于同义性形成思维误区。人在回忆过程中会常常不加区别地使用他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相似或同义的概念、词语、思想认识。比如:日常感知,0°C铁比木头凉,这便是一个常见的思维误区。2)由前概念造成思维误区。思维定势会造成学生对实质认识不清形成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比如用力推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