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课题: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平等、尊重、宽容、真诚是交往的良好品德;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关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二、知识能力目标: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的方式。积极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和朋友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友情是珍贵的,但要获得真挚友情却是十分不易的,要保持这份友情更难,需要每个人用心培育、呵护。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应坚持的原则,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难点:“交友要坚持原则”是本课难点,因为初一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分辨能力差,所以一定要明确真正友谊与“哥们儿义气”之间的区别,认清真正的友情。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探究让友谊之树常青的方式、方法和原则。本课既是“友情”主题的落脚点,也是学生学习友情最主要的方面。学生分析:初一新生进入新的生活已经快一个月了,也已经对自己的新集体新同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在交往中的各种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由最初的陌生到有一定程度的友谊。其中,他们获得和维持友谊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需要我们去帮助。因此如何“让友谊之树常青”在此时显得更为重要。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展示同学在教室上课、操场玩耍、军训拉练等照片。让学生意识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能齐聚到一起很不容易,大家应该珍惜这份缘分,培养珍贵的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观看照片,重温平常而感人的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气氛二:问题设置,共同探讨“如何能让友情一直延续,天长地久?”学生思考引起大家注意,共同思考友情调查,一起发现调查内容:(1)友情你认为班里哪位同学最受大家欢迎?为什么?自由发言,寻找友情接力赛一:“友情思索”友情接力赛二:“友情解惑”(2)你希望你的朋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3)你是怎么解决与朋友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一些让人喜欢的朋友品质和解决朋友间矛盾的方法思考下列问题:你认为他们能获得真挚的友谊吗?为什么?(1)讽刺、挖苦和取笑犯错误的同学;(2)小婉从不与学习、家境比自己差的同学交往;(3)比赛中,甲对乙说:“你不行,看我的。”(4)对同学提出的要求,小刚总是满口答应,但经常过后就忘记,不能兑现诺言;(5)小丽经常把同学的家庭收入、身体缺陷告诉别人,从同学的回答中总结以上同学不能交到朋友的原因,得出交友第一原则:平等、尊重、真诚!发现思索:具体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平等、尊重、真诚待人?(具体教材P62)接着展示材料,请同学帮忙解决:材料:“王雷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他性格正直、开朗,待人热情,爱交朋友,但他凡事都喜欢较真,说话做事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想法,朋友有点小错误,他就立刻指出但同时又告诉了别人朋友的过失,所以他的朋友交的多,但失去的也快。为此,他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答案总结答案,指导生活思考回答问题,罗列原因:不能平等待人,不能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方法,共同阅读教材P62学生讨论,(1)你认为王雷的病因是:(2)你的处方是:共同发现问题,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因为没有做到理解、宽容他人!发现问题,找出解决之道,回归教材,以教材为主展开教学从材料得出结论,自然而深刻!友谊接力赛三:友情演绎总结学生答案,得出结论:没有理解和宽容,很难与别人建立长久的友谊。交友第二原则:理解、宽容交友中虽然要讲“理解和宽容”,但是宽容和理解不能是无限制的,在理解、宽容的前提下我们交友还要注意“讲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不能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准绳,接着再来看一段材料:“周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班里也很有威信,老师、父母对他寄望很深,同时他交友广泛,不论是社会上结交的还是学校里的朋友,只要他们有事,他总是毫不犹豫的提供帮助。一天,他的“哥们儿”王某说被社会上的人欺负,叫他去帮忙教训一下对方,周涛立刻满口答应。第二天,周涛率领了一帮“哥们儿”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