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京山县职教中心陈翔刘炳全[摘要]中职生大多数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边缘,在校老师不重视,在家父母不指望,形同多余人,又加上他们的心智正处在快速上涨的不成熟期,因而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深层次全方位找出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给出一剂有效的药方,对中职生成人成才尤为重要。[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输送此类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承载着教育和培养的重大责任,社会寄予厚望。然而,千辛万苦招进职校的学生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厌学、自私、冷漠、孤独、自卑、个性偏执、逆反心理严重,这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老师们自嘲“我们是一群和魔鬼打交道的人”。个中原因可能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学生存在心理困惑和障碍。一、心理问题及原因(一)自信心理缺乏,自暴自弃。1、生活、学习没激情,不主动。这些学生在初中可能就被老师放弃。觉得他们是“朽木”“顽石”,认为在他们身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浪费时间,懒得和他们交谈、交流,因而使他们形成了“被人拒绝”、“被人遗忘”的畸形心理。2、意志消沉,对所有事情不热心。这些学生,大多数是被逼无奈读中职。打工挣钱没本事,闲在家里太无聊,只好到校混时间,长身体。这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在老师看来,只要他们不闹事,就谢天谢地了。(二)目标心理模糊,常立常废。1、学习目的随意。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或行为差而被老师晾在一旁,加上遭受中考失败的打击,所以这类学生对自己期望不高。偶尔被老师表扬,或者是被周围的气氛感染,也会给自己立下目标。但好景不长,长期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这个目标昙花一现。2、守纪心理松弛。在初中阶段,他们在老师心中是双差生,是一群“望而生厌”的学生。练就了一种无所谓的心理。大多数时候,他们可能守纪,但只要有些许松懈,自由散漫的德行,我行我素的毛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3、做人心理幼稚。中学阶段由于学业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做人心理偏离正轨,再加上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中职学生,他们便成了世人眼中“不求上进”的差学生,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是家长心中“没希望”的孩子,这就使1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形成了暴躁、偏执、攻击性、破坏性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极易诱发他们错误的行为。(三)情感心理脆弱,敏感性强。1、一部分中职生在批评中长大,他们已习惯自己是“差生”的代名词,他们可以毫不内疚的说谎、欺骗、骂人、恋爱等。他们对他人对社会怀有戒心,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对班级、学校、老师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但若有人冒犯他们,哪怕是无意地招惹一下,他们都会一触即发,拳脚相加,大打出手。2、还有一部分人对老师、同学的举止、眼神十分在意。老师的一次批评,他们就会以为是老师瞧不起自己,情绪低落,同学们少跟他们来往,就认为是别人排斥自己。这些人极容易暗自落泪,认为自己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而选择辍学、转学。(四)责任心理缺失,我行我素。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可求学路上由于自身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导致了长期不被重视的事实,但这并没有消减他们自我评价、自我欣赏的心理,主要表现在:1、自我标榜。这些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从不思考远大理想与自身现实的差距,只注重口号似地革命。2、自我中心。这些学生在校很少注重别人的感受,觉得教室、寝室都是他自己的活动空间,随意大声喧哗,旁若无人。甚至爱穿另类的衣服,摆弄另类的发型,以期引起别人的关注。3、我不如人。学习成绩总不如意,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二、对策及方案面对中职生心理出现的严重问题及原因,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的方法,切实加以矫正。(一)以科学精神从事个案研究,建立“心理档案”和“教育诊疗”机制面对诸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际教育中,我们有很多时候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想了解教育对象,就在那里想当然地“塑造”他,一旦碰到钉子,就大呼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