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2.相机提问学生:A、“残存”是什么意思?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3.揭示课题。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学生质疑: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二、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以下词语进行理解:晴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安居乐业3.再读课文,出示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2)课文主要讲述了哪几件事?故事发生在去往宝石岛的路上和宝石岛上。主要讲了两件事:战士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开尝瓜会。4.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理解归纳:A.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B.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海岛离陆地远。海岛面积小。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相机板书:彩色的翅膀—昆虫—授粉—结果—安居乐业出示几张图片,理解瓜菜的生长离不开昆虫的作用。(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结识战士小高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直线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小组内相互讨论。(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出示并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A.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教师引导: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出示蔬菜生长离不开昆虫的作用图片B.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过渡:残存的小瓜最终成熟了吗?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