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师用)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型讲读课课时1课时主备戴松花审核审定【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3、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明确应吸取的教训2、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环保问题【教学难点】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课时安排】一课时【相关链接】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两者结合能生动形象的再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教学步骤】一、导入:当我们眼见一个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为荒漠;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我们会深思这种生态的巨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地方——罗布泊。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萧瑟()和煦()干涸()吞噬()庇护()裸露()鹭鸶()栖息()濒临()戈壁()无垠()罗布泊()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A抽B.用c.截D.引①处填____②处填____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⑤处填_____3.解释词语:沧海桑田:近在咫尺:浑然一体:4.预习完课文,完成以下句式内容。罗布泊以前(),现在()。四、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罗布泊是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学法指导)找到相关段落,细读,划出关键语进行概括。2.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学法指导)透过现象思考本质。3.从文中我们得到哪些教训?二、交流展示本文从体裁上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1.文章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学法指导)语言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来表现。2.文章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来体现形象性?找出例句并赏析。(学法指导)语言的生动形象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3.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法指导)语气感情最强烈的句子。【课后巩固拓展】欣赏歌曲:田震《月牙泉》,谈谈听后感。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看那,看那,月牙泉。想那,念那,月牙泉。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看那,看那,月牙泉。想那,念那,月牙泉。1.从这首歌里,你听出了演唱者对月牙泉的什么情感?2.歌词中说“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演唱者为何“忧郁无限”?3.你们对当前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忧郁”?你们有哪些办法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让自己不再“忧郁”?【布置作业】针对你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学习重难点】(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法指导】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我们首先应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通读课文后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想想作者的写作意图。【知识链接】链接一:走近作者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_。1991年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了北极的各种情况。1995年5月6日,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