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策略任集中心学校赵标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五个基础实验。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以及药品的取用、称量、量取、溶解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验技能。当然,化学实验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这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实验活动看似简单易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说,要是在教学上平铺直叙、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调,课堂气氛受到影响;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做分组实验,缺少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现在拿过来就让学生完成一整个实验,在活动中会出现大量的操作错误,纠正这些需要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现在的学生严重脱离生活、生产活动,难以体会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际应用的意义。下面我就针对所设计的活动目标谈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是这样设计的:知识与技能1、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2、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3、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教学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难点:实验误差分析。为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掌握的不再在课堂上重复,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比如:把实验的步骤、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用品等内容,都放在了“前提测评”中,让学生课前自学掌握。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巡视指导并拍照,为配合我的工作,我特意在活动前让每一组推选出一名观察员分派到其他各组,进行全程观察和记录,并参与到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这样就相当于老师使用的分身术,在指导学生实验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先让学生交流计算结果,把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一些注意事项以“温馨小贴士”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有所参考。在第一个活动结束后,让每组的观察员说小组在实验中的成功之处、问题与不足,并给予评价。然后我结合拍下的照片作进一步补充,并从问题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实验结果小于9%的原因有哪些?更显得水到渠成。在完成第二个活动时,学生的操作失误明显减少。最终让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又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在“过程与方法”上,重点抓住两个活动的完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的前提下,认真规范地操作,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造成的后果,小组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并与全班同学交流,特别是观察员的分析尤为精彩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真正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好处和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落实方面,我确实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实物展示的形式,从一瓶生理盐水入手,让学生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揭示其浓度一定的重要意义。并且我把教材的数据作了修改,把配制6%和3%的溶液改为9%和0.9%溶液,这样更有实际意义。在后面的“问题与交流”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际应用。彰显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回归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特意安排了“观察员”这一角色,并在最后设置了“敢动课堂”小组评比这一环节,成了本节课的两个亮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迸发出的热情也让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