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讨论:“做正确的事情”何以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1.林洪图发表于:2006-08-1008:40其实,现在每一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是原原本本地像古私塾先生一样照背书,一定会在“本土语言”上,或是“近期新闻”上,或是“本地共知的物事”有所结合,让自己,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只是,平时的时候,教师们不及时写出来,就少了那份“正经”了。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常常在“更新”教材。2.李美玲发表于:2006-08-1010:06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用课程标准来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教师和教材二者之间,教师必须处于主体地位。3.江红发表于:2006-08-1010:36我们不要把调整当做是很大的工程。其实如果你用同一教案上不同班级,你是否在调整、在加减、在完善,没费多少时间吧,感觉有时就是靠一种灵感,瞬间的事。4.何正国发表于:2006-08-1017:21“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新教材,只有在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后,采用“拿来”的方式,搌过时的、不适合的而换之以更能培养学生的内容,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5.李晓云发表于:2006-08-1009:36学生需要有生命的文章,需要高品位的文章,需要有情趣的文章。教育是为学生一辈子的发展负责任,而不仅仅是考上高级学校这个瞬间。所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眼前的工作和学生一辈子的发展结合起来。6.福建南安谢森鑫发表于:08-0922:21“做正确的事情”是方向性的问题,“正确地事情”是态度的和方法的问题,如果方向错了,态度再端正,方法再好,都无法取得预期的目标。7.严文晓发表于:08-1016:23许多时候,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要比正确地做十件事情重要得多。在短暂的人生面前,做正确的事情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8.蒋世雷发表于:08-1017:00选择丰富而有意义的教材的确是“做正确的事情”,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我们“正确地做事情”,有了好的学习内容,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我们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不赞同“‘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这种说法,只能说:“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地做事情”同样重要。9.李柳静发表于:08-1017:10“事情”是根本,是方向;而“做”只是有了方向之后的方法问题。显然“做正确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也就是“新课程改革”比“教学改革”更重要10.刘良华发表于:14.08-1022:00“做正确的事情”其实就是“方向正确”,“正确地做事”其实就是“方法正确”。整体上看,方向与方法,两者都是重要的。但从做事的程序和效果来看,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就意味着起点和终点都错了,无论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正确,这种教学最后终归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无意义的、违反人性的。但愿现代教育中少一些“南辕北辙”的事件。拓展阅读1:什么知识最有力量[20]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21]这话我信。但若说所有知识都是有力量的,我不信。我相信“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我相信“有用”的知识比无用的知识更有力量;我相信“有趣”的知识比无趣的知识更有力量。我对这三个知识假设比较有信心。这三个假设合起来,就形成另外一个结论:若知识是丰富的、有用的、有趣的,那么,“知识就是力量”。虽只是假设,但从我个人的求知经历看来,我对此深信不疑。相反,如果知识是单调的、无用、无趣的,那么,我宁愿相信“知识就是无力”。对此我也深信不疑。一、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我相信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良好的教育首先显示为课程资源(包括知识资源)“丰富”。尽管丰富的知识也还不能保证“知识就是力量”,但至少可以断定,若知识是单调的,那么,“知识就是乏味”,“知识就是无力”。丰富的知识总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单调的知识让学生感觉沉闷、无聊、无助而孤独。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是一种馈赠。“丰富”的近邻是“真实”。凡真实的,便是丰富的。真实的生活总显示出它的丰富多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