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教学模式课案框架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备课人:陈贤斌课题:9《泉城》(第一课时)课时数: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2-5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最后总结全文,这样点面结合,相得益彰。教学内容A类基标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新词。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文章的结构,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写话。B类引导类1、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文章的结构、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段。C类拓展类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写话。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2教学板块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设计意图及生成教学调整问题生成单3词句收藏夹我会辨析字音要注意字形要注意我会解释我会理解(词句意思)我的收获1、我喜欢的词句:2、学习这一课的方式:我会质疑1、2、知识链接:记录收集到的知识信息:自主质疑1、读名诗,谈感受。2读课题,理解课题。3各小组质疑并筛选问题4自由读最后一段。1、同学们,咱们宜兴有一个美称,你们知道吗?济南是一座以泉水众多而著名的城市,市区内有天然涌泉百余处,风光秀丽。所以人们又称济南为泉城。近代著名作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所写“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佳句,就是泉城景物的生动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泉城》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泉城。(齐读课题)2、认读“济”,注意字形。3、读书贵在有疑,读了课题,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出示句子最后一段。(板书天下闻名)理解:什么叫——。4、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读一读课文。名诗引路,激发兴趣《泉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在教学伊始用名诗引路,创设优美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放权”,首先要放的是“质疑权”。因此,组织学生读题后提出问题,正是培养学生主动产生疑问的意识,并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之中。)4学疑聚焦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小组|:1、小组学习(依托问题生成单)2、汇报组员书写情况,领读。小白板上罗列组员们认为有难度的词语。3、读读自己认为有难度的词语。个人:1、自由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默读,质疑。二、自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要求:1、轻读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预设:2泉水美在哪?课文具体写了几个泉水?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学习,进行个性的体会,通过练习检验自学成果,同时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5双主探究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小组:预设学习方法:1、默读,把自己喜欢儿重要的词句画下来,读的时候注意。2、品“泉的美”。3选代表在班里交流。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个体:1在小组里积极交流,注意倾听,做好笔记。参与全班交流。三、深入理解,积累语言。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那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哪些语句能看出泉水天下闻名的呢?请从课文第一段里找答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相关句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