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课湖北京山小学范友慧一、培养兴趣是学生爱上科学课的关键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色彩的世界,科学课教他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探究其源,时时来问一个为什么,从容易的活动着手,让孩子知道科学探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学习科学就如此这般既简单又有趣,足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呢?1.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2.实践活动是激发兴趣的必要手段。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模拟实验,教学游戏,以及实物实验等。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全面发展儿童的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因而广泛适用于各科教学。3.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培养兴趣的辅助工具。被坚韧不拔的志向导引,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改革教学思想,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大力实施良好习惯、科学态度及竞争、奖励等措施等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行举止、科学态度、勤奋的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志趣的形成。我经常用科学家幼年的故事,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此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有效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1.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做好教师、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探究问题进行分组,让他们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去探究。2.合理安排教材,有选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现在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另外,教材还安排了自由研究内容,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最终实现育人的功效。3.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在教学《我们在校园里运动》时,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摸物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