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3、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原子论、分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4、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5、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条件: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零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吸纳,实现“零排放”产品: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物理变化中常伴随形状、状态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特例: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在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吸附性等方面)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在:活泼性、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方面)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三、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1、测量体积--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刻度线及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则量取的液体偏多;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量取的液体偏少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第1页共29页本质区别(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称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游码归零,天平调平(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易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3、常用加热仪器--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d.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