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将相和》教学设计VIP免费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1页
1/5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2页
2/5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3页
3/5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领略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感受人物的形象。【教学难点】: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由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将相和》。2、读这个故事之前,还得先说一段历史:在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比较强大的国家有七个,齐、楚、燕、韩、赵、魏、秦,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为强大常常欺负弱小的国家。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用威胁手段占赵国的便宜。3、释题:将、相各指的是谁?质疑:为什么不和?怎么和?二、出示学习目标:1、弄清“将”“相”不和到和的原因。2、感受人物的特点。三、理清脉络:1、出示学习指导一:快速阅读,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用小标题概括。2、交流归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是《史记》中经典的故事,其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也录入成语故事。四、边读边悟。1、出示学法指导一:将相为什么不和呢?快速阅读,用“---”画出来。2、汇报: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傲慢,居功自傲。3、出示学习指导二:小组合作,找出描写蔺相如语音的句子,用“===”画出;讨论:他是靠一张嘴吗?4、交流:“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我一定把璧送回来。”(勇敢,考虑周到)“...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善于察言观色,抓住了秦王的弱点,巧妙地要回了璧,可见他的机智。)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1)、什么是理直气壮?(2)、怎么读出这种感觉?(3)、这儿他凭的是什么?(勇敢无畏)“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天下的人都知道秦王是不讲信用的。”(1)、秦王敢杀他?(2)、这儿他凭的是什么?(勇敢、机智、不畏强暴)“请您为赵王击鼓。”“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1)、“为”在这读几声?对比读,一个强调,一个不做强调,比较有什么不同。(2)、这儿有凭的是什么?(不畏强暴,果断勇敢)(3)、秦王结果如何?(被逼的没法)真的无法了吗?讨论:真靠一张嘴吗?蔺相如虽然没有操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战,同样保住了赵国的尊严;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5、出示学法指导三:将相不和因为一张嘴,后来又因为什么而和了呢?自读第三个故事。6、交流:爱国从哪知道的?(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这里体现了他的‘顾大局,识大体。”(2)“于是,他脱下战袍......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就是有名的----这个成语现在比喻什么?(认错赔罪)五、提升检测:1、这三个故事的关系。2、将相为什么不和?又因为什么而和?六、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蔺相如廉颇是什么样的人吗?还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必做题)zháojíyǔnnuògǔsèfùjīngqǐngzuì()()()()二、改写句子:(选做题)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2、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鼓。”(句子转述)三、课文精彩回放(提高题)1、《将相和》选自(朝代)(作者)的《》。2、《将相和》由“”、“”、“”三个故事组成。3、《将相和》写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和,也赞扬了廉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将相和》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