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莲湖进校仲维健一、语文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困境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2.“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3.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4.需进一步重视学生读书和写字班级人数写字坐姿握笔姿势正确不正确正确不正确A5011人(22%)39人(78%)15人(30%)35人(70%)B5020人(40%)30人(60%)16人(32%)34人(68%)C5015人(30%)35人(70%)11人(22%)39人(78%)D5112人(23.5%)39人(76.5%)16人(31.3%)35人(68.7%)总计20158人(28.8%)143人(71.2%)58人(28.8%)143人(71.2%)5.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6.教师的语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提纲挈领纷至沓来面面相觑冠冕堂皇风声鹤唳不胫而走鬼鬼祟祟醍醐灌顶仗义执言好高骛远从学生答卷反思教学的缺失•错别字多,写字水平下降•积累的词句不会用•理解、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作文雷同,缺乏个性二、把握课标修订的“变”与“不变”(一)在“不变”中坚定语文课改的基本方向总的来说,本次课标修订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强化、完善,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巩固和深化。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面向全体、面向未来、全面发展、弘扬个性)2.坚持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三维目标的整合(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熏陶感染、价值取向、语文实践、语感、整体把握(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综合性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社会需要、跨学科、现代科技手段、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3.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4.坚持语文教学的规律(二)在“变化”中把握新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方略”。修订版课标通过增、删、换、移等方式,使语言表述更加准确明晰,避免误解。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补充阐发课改理念,提出要求以预防某些偏向。1.明确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北南2.创新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学科教学的新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什么是非连续文本?•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非常明显。•如果此文本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就是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文本。•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PISA2000阅读素养评价中。不同文本类型的题量占阅读总题量的百分比:3.控制课程容量下调第一学段认字量(由1600-1800个降为1600个左右)降低第一、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质”的获得提供保障,使学生摆脱疲于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