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与中国文化溯教师礼仪与中国文化溯源源主讲人吴薇主讲人吴薇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礼者,敬人也。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礼之用,和为贵。——《书·舜典》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仪,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更重要。——[俄]赫尔岑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德]歌德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英]约翰·洛克得体的礼仪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英]伊丽莎白•礼仪概述礼仪概述礼仪的内涵传统的观点:礼仪是做人的道理。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三字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总叙〉人音通仁,仁义为本。不行仁义,非是真人。礼仪的内涵尊老敬贤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仪尚适宜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二程集》礼貌待人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容仪有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礼仪的内涵万世师表孔子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知命的通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道尊严程门立雪西方人的观点:礼仪是交往艺术金正昆现代人应当五艺俱全外语计算机驾驶法律交往艺术现代礼仪的内涵:展示自身良好教养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习惯的行为规范教师礼仪教师礼仪的原则一、平等原则季羡林朱光潜毛泽东二、尊重原则人赖肯定存在,比赖面色更甚。----雨果《悲惨世界》生命的欲望---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心理学家马斯洛古希腊寓言礼礼仪仪原原则则礼仪与语文教育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说法: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教师是春蚕,是蜡烛。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如果不同意,请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说法。礼仪的基本理念:尊重为本第一方面:自尊教师的仪表庄重简洁大方礼者修辞令齐颜色正衣冠三一定律三色原则三大禁忌四不原则女性配戴饰品:以少为佳符合身份三种首饰不戴:有碍工作炫耀财力展示性别魅力第二方面:敬人首先,定位准确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其次,遵守规则文明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礼貌常规礼貌用语职场交谈忌语私人问题五不问热情眼到口到身到意到第三,善于表达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三A规则1、接受对方(ACCEPT)接受对方的选择2、重视对方(APPRECIATE)请教对方擅长的问题3、赞美对方(ADMIRE)实事求是夸到对方爱听的地方找到可比处课堂激励用语二字类:很好!不错!对了!加油!准确!很美!三字类:你真行!你真棒!说得好!有进步!有创意!非常好!答得妙!有志气!很精彩!好样的!你能行!很独特!再想想!太好了!有勇气!四字类:你很聪明!你真能干!你很出色!你很优秀!你真勇敢!再试一试!你真细心!很有见解!你真勤奋!你真可爱!你真刻苦!大胆尝试!迎难而上!真不简单!真会发现!五字类:你真了不起!你真有本事!请继续努力!我很欣赏你!说得有道理!这办法真妙!谁来试一试?真令人陶醉!你很有礼貌!你很会读书!大家很齐心!条理很清楚!六字类:你真会动脑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