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本位思考扶风县绛帐镇上宋初中庞亚平【摘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由它衍生出的书法艺术是一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的艺术,其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它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凝聚了几千年书法艺术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无限心血,她深厚的文化内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书法教育却一直备受冷落,甚至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谬论:已经进入“键盘时代”,字写好写坏无关紧要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于键盘敲字,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少之又少,不少人认为字写好写坏无关紧要了,甚至一大批年轻的教师写不好粉笔字;在多数学校中,书法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书法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无从体现,初、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多数都是字迹马虎潦草,字写得规范入体的寥寥无几。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将我们的文化艺术瑰宝在中学生中很好的传承下去?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中小学书法教育又将如何开展?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和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为此我思考了很久,在此以我个人有限的知识对新课标下中小学书法教育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育德启智健体审美一、开展书法教育价值和意义书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体现的是书法教育的价值观.2011年国家教育公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练习之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意见》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素养、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有必要让中小学生认识书法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2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在指导时如能从趣味性、知识性的角度给予指导,能使当代大学生增长很多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另外,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历代名家作品给大学生以直接赏析指导,可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大部分学生多少不一对美应该在自己的心中有所定义吧,因为它是一种美德我们才去研究它、创造她。汉代的杨雄曾说过:“字为心画”,即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说,学习书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丑是先天的,但字写得美却可以靠后天努力而获得,字是人的另一个仪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