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单位:鳌头镇车头小学学科:语文科题目:语言之“魅”充溢课堂作者:李杏婷语言之“魅”充溢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学业评价标准》中提出阅读时“要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言外之意”,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让每一节的语文课散发其真正的语言魅力。一、品读欣赏,魅力享受《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享受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无穷的魅力。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应力求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赵小艺、宋涛、陈丹分别是怎样画风的,把学生带进欢乐的美术课堂中;再通过引读、评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大面积地朗读,学生从读通、读懂课文过渡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学生在读中感知、感受、感悟,达到了以读导情、以读悟情、以读激情的目的。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的文章,感受秋天的美和体味语言文字的诗意化都要在反复品读中才能体会。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读悟的舞台上,由学生唱主角,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美,体会秋色美,不但在读中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和魅力。又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也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画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去体味和享受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二、说中积累,魅力张扬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说话,活跃学生的思维,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在教学《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有两个教学环节是说话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1、课件出示——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月亮(还可以怎么说?)青青的()绿绿的()弯弯的()2、“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自己的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到了家。此时公园里静悄悄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