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澄城县冯原镇中心学校刘智勇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人与动物”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从文章表达的情感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浓浓亲情绘成的动人画面。老人的过世固然让人感伤,但作者想留给我们的并非是悲凉,文章的结尾是温暖人的,给人以余思的,怀想、感动、思考,这丰厚的回味远胜于一时的震撼。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需要学生悉心体会。从文章的表达形式看,作者的笔触自然流畅,看似真实的描摹,却句句藏着情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形象的画面,将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另外,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品味。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以及对质疑的分析可以看出,动物有亲昵人、依恋人的表现,学生是理解的,甚至也有感受,但那种超乎寻常,“意想不到”的情景,他们未曾见过,也最打动他们。故而,以此为突破口,能够调动学生情感,深入学习,探寻为什么会发生文中所描写的那样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深层原因。从另一个方面看,人们喜爱小动物,学生也是理解的,甚至自己也这么做,但老人对海鸥的那份像亲人一样的挚爱却不易理解、发现。这一难点的突破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对老人描写的细节之处,用心感受语言文字,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入手,再引导学生关注老人的眼神,以及老人与海鸥构成的和谐而温馨的画面,由此学生的阅读就深入了,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品读、引入资料等方法,体会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句段,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1画面,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一般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品词析句,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难点:体会“意想不到”的深层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整体回顾1.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整体回顾: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齐读课题。快速默读课文,重现文章大意,大体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形成整体认识。二、质疑导学感悟亲情(一)激发情感,引导质疑1.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用“我意想不到的是”句式回答2.引导质疑:面对这样的情境,你有什么问题吗?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用课文的两个字回答)②从课文的哪些方面可以体会到亲人般的呵护?(二)阅读释疑,感悟老人对海鸥的亲情。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出自学要求: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能够解决你的三名学生分别读15、16、17自然段;其他同学听读回想最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一幕。学生汇报思考。质疑。抓住“亲人”二字。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最集中的问题引入新课学习,顺学而导。梳理学生疑问,形成本课核心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顺应学生思路和最初的认识水平,从学生容易发现的老人对海鸥的关爱入手,抓住2问题,把重点语句画下来,还可以在空白处批注下你的感受。2.组织小组交流讨论。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自学收获。(巡视小组学习情况,与学生交流,随机指导。)3.组织全班汇报分享。随学生发言点拨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词语与句子,发现各段落内在的情感线索。主要运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1)品味细节。通过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