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必须“改课”——推进课程改革,必须改革课堂为什么必须“改课”★如何“改课”★探讨“改课”的几个问题★“改课”为什么那么难★“改课”一定能成功一、为什么必须“改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备课,上课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课后做作业,教师批作业”是传统教学的大致流程。这样的课堂结构在完成教师“教”的任务上是高效的,但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传统课堂的弊端:⑴这种结构基本的理念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客观上不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如果说学生有所思考,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⑵好学生不听就会,差学生听了也不会,因材施教成为空谈。⑶学生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能是被动听讲。⑷学生学得如何,教师不得而知,教师只能“一刀切”去完成自己“教”的任务。⑸学生不会时,教师容易埋怨学生,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采取措施。⑹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完成自己“教”的任务,而不是学生“学”的任务。⑺学生是学习的旁观者,他们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⑻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厌学。⑼容易造成师生对立。⑽教师高高在上,展示自己,学生失去创造力,只能被动模仿。我们中小学的大多数课堂,仍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要特征,并突出表现为“八多八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多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统治着课堂。如果能使一个死去100年的人复活起来,那么他将惊讶地所看到,现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取代打字机的是电脑,取代牛车马车的是汽车,取代手摇电话的是卫星通信和光缆传播,……只有一个场合,与100年前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是学校和教室。学生照样在教室里静静地听课,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传统教学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无限制地占用学生时间,不利于自主学习。许多学生上课无心听课、有的干脆睡觉,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他们不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不承担学习的后果。在一些教师的眼里,那些“后进生”上课睡觉,就是表现好。有人说:“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别人打架,可能回来后也能叙述清楚,但很快就会忘了。可是自己小时候和谁打过一架,怎么打的,许多人很多年以后都会记得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是参与者。所以要想学生学习效果好,就要让他们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学习上也是一样,光听老师讲的记不住,经过反复思考的记得牢。司机的启示:生活中我们很佩服司机会认路、会走近路,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原因是司机职责在肩,都是主动的,而乘客是被动的,漫不经心的,因此,他们不能轻易地找到目的地。在我国传统教育中,老师就像司机,而学生就像乘客。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当越来越多的功利需求冲击人们的心灵,家长望子成龙,教师看重统考排名,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将自己需求转嫁于孩子们身上,我们的孩子便开始去接受很多本该是“鲜花”的“饲料”。知识原本是美丽的鲜花,学习应该是快乐的,然而,现在的学生却感到无味、无趣、无奈。许多学生上学后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与折磨,应试的重压已经使人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快乐。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课,最累的是做作业,最怕的是考试,最想的是睡觉。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与现有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制息息相关。传统教学模式信奉的观念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了。学生会做题就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老师就拼命讲,学生课后就拼命地做。管理者们评价教师往往看教师“讲”的如何,所以教师就在“讲”上狠下功夫,教师们在“讲”上乐此不疲。教师课上讲,课下讲,自习时间还要讲。于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之产生。专家们虽然认为满堂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