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奚治国71560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试验数据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1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皮筋。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情境:请同学利用油笔杆揭开课本、笔记本,然后再利用缠了皮筋的油笔杆揭开课本、笔记本。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双手咬合感受体验摩擦力,引出摩擦力概念。2、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理解摩擦力概念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2)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3)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4)摩擦力向什么方向?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条件: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时;地方在接触面上;,作用: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产生;方向:产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通过对人行走的摩擦力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摩擦力的方向。)3、摩擦力大小的探究1)通过将板擦正反放置在斜放的课本的不同情形和擦写在不同纸张上的字用力推桌面等引入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写在练习本上)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引导总结: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和表格(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猜想因素不变因素变化因素摩擦力实验结论23)实验探究、搜集证据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后由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数据填入表格。4)分析与论证交流、评估组织全班同学对实验的方案、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比较拉动木板和拉动木块的区别)4、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1)问题的提出: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摩擦力对于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引入摩擦的增大和减小,用西游记中过通天河时八戒给马蹄上缠布防滑和将粉笔(油笔)横放与竖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课本上等观察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世界”。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3)全班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5、巩固和提高1)如上图中汽车正在水平向右运动,当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向中部滑动时箱子和地面__(有或无)摩擦力;箱子对车厢的摩擦力向_,这是因为_。2)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那条措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3)、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摩擦,采用的方法是;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握杠不能太紧,这是为了摩擦,采用的方法是。6、交流、评估与小结1)摩擦力2)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3)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