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内容: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鲁襄公二十二年,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平生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论语》乃孔子与弟子对话录,记载了孔子的思想观点及儒家理论。出自《论语》的成语:1、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4、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6、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7、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8、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10、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1、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2、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13、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14、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5、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16、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17、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8、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9、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0、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2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2、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4、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6、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27、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28、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9、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30、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2、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3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34、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36、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37、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38、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9、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40、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41、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44、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45、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46、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47、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48、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49、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50、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51、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52、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53、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54、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55、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56、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