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重点名句鉴赏古诗词赏析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成了考试的热点和重点,而对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又成了重中之重。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应对中考,特对初中所学古诗词中的重点名句赏析归纳如下:1.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2.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归隐离京,仍然要像落花变春泥一样对社会、对国家尽心尽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3.品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意义及其所表达的中心。(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4.你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诗人面对彷徨歧路的困扰,仍作不懈的探索。“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是诗人坚信未来、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的体现,也是本诗产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的根源。)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1)表达了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2)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6.请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两个动词好在哪里?(“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8.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9.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略作赏评。(“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中。)1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请加以赏析。(两句诗中,诗人将映入江水之中的明月喻为一面明亮的飞来之镜,将辉照大地的云霞幻化成瑰丽的海市蜃楼,向我们展示了荆门外雄阔壮丽,气势磅礴的奇特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倾情赞美。)11.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涵的哲理。(意思:沉没的船只旁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万木竞相争春。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12.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作一点赏析。(诗句以梨花喻冬雪,新颖奇特,“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13.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到达新境界。)14.“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点品析。(这两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勾画了汉江之水滔滔而去,两岸青山若隐若现,迷迷蒙蒙的画面。)15.请对“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略作赏析。(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自然景物,前句展示了小溪曲折多姿,环绕农田的情景;后句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又写出了山势若奔,争相扑向庭院的动感。)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写出长江滚滚远去的情景,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