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第三小学马彩艳我班有个男孩子叫孙帅,上课没有一分钟能坐住,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周围的人,提不起一点儿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经常和同学打架;作业经常不完成,书写也不认真。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做一名好学生。可是他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跟你说话,不点头也不摇头。我有点生气,嗓门不由自主地大起来,他见我发火了,就勉强点了点头表示答应。后来我了解到,原来他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跟奶奶生活。当时他刚上小学二年级,父亲的离异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听他奶奶说,那段时间他经常晚上做噩梦哭醒,。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我觉得心里没有那么生气了,更多的是同情这个孩子。9岁的孩子,正是赖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正是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因为家庭的原因使他的成长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使他过早地承受失去父爱的痛苦。我决心帮助他,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找回自己,不再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一、创建和睦家庭教育环境我找来他的奶奶,跟她认真地交谈了一次,希望平时能多抽些时间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他奶奶一脸愧疚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对我说:“马老师,孩子好可怜,所以平时他想要的我都会去满足他。学习上,我也不想逼他,只要他开心一点就可以了。”听了他奶奶的话,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我告诉她,缺少父母的关爱使他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有心事也没有倾吐的对象,使孩子变得自卑、苦闷,造成消极悲观的心理。正是由于孩子缺少家庭温馨和家庭教育,使他在学习上也是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很差。作为单亲的家庭,除了要加倍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通过我的家访谈心,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二、用真情来感动学生通过家访后,我深知要想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一行能做到,我必须给他更多的爱与宽容。起先,他对我的关心保持沉默,我想,只要多一些耐心,他会愿意亲近我的。于是我利用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间谈心,课后辅导等多种渠道亲近他。在学校他病了,我亲自给他倒水,拿药照顾他,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他感到了我对他的爱护,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内心的感动。感觉他对我的关心不再那么抗拒和抵触了以后,我给他讲自卑感受的危害性,给他讲很多从自卑的阴影中重新振作起来的人的故事。慢慢地,我发现他真的开始变了,于是我不断加温,不断浇水施肥,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这刚刚萌发的积极性,就像保护着一棵刚出土的幼芽,使他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三、集体的温暖,给予他帮助孙帅对同学们以前都有抵触心理,好像觉得大家都会笑话他,看不起他,所以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要想改变这种想法,必须用友情的力量来感化他,让他觉得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关心他。要知道,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因此,我让他从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第一名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慢慢地,他也会主动和身边几个同学交流。四、树立自信心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困生,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以闪光点为突破口,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树立“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我发现他写字很好,所以我经常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表扬他,还把他的作业贴在“优秀作业”栏里,让他发现自己的价值,消除自卑感。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行为已经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感觉到自己不比别人差,心里非常的满足,犯错误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有时在课堂上还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他变得自信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