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自从担任班主任后工作一直很忙,时常把工作带回家忙到深夜,每每躺到床上时,都感觉很累。实在是不愿意再去学习那些新技术,那些理论知识。明明自己知道,不学习就不会进步。但是就是不愿意去接触。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我对岁月的追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连习总书记都讲“他的时间都去哪了?”从而在内心产生了共鸣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时间又去哪儿了?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的时间感觉像揉碎的海绵,再挤压就要碎了,掉渣。可是我们每个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坚守着,悉心呵护着这块“挤压到极限的海绵”,即使压力再大,即使任务再多,都会去争取,都会去完成。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性格决定的——完美主义者。(很在意对于外界的评论与评价,尤其是同行之间。)说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我们一个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整日忙碌在日常教学之中,又怎么能够安排出时间去学习研究呢?哪儿来那么多的时间呢?当然是挤出来了的。在午休之余,要挤出时间打开电脑温习自己储存好的资料;在晚饭后上,晚上加班做完资料,也不忘挤出时间修改一下自己第二天准备课堂教学资源;回到家中,从来都不看电视、不玩游戏,有功夫就去翻阅那些专业书籍充电。我们在完善自己的同时还得批改,辅导,教学反思,准备课堂的教学资源。试问这是怎样一群人?这群体力超常的人类,一个不知疲惫,不敢生病,没有任何私人时间的群体。这样的“海绵”,连伟大的鲁迅先生都没想到吧!他没想到在若干年后,中国会有这样的一群“傻子”,俯首干当不用喂草料的“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