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对这四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学内容为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一、转换角色,从学生的立场读好文本文本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解读文本最好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站在儿童的视角读文本,考虑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诉求: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可能会有哪些读不懂?哪些地方他们会觉得有趣,哪些地方会受到感动?可能产生哪些多元解读,又可能发生怎样的理解错误怎样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等等。二、关注价值,为学生发展选好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教材作二度开发。大体上说,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或不教什么,但具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要细细思考,这个教材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这种“价值”,可以从人文熏陶和语言习得两方面去考虑。三、真实教学,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状态:一种是以教师自己的设计为主,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走;另一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制订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好几种预设,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随时调整,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走向生本,就是让教学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四、顺势而导,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日本现代教育家小原国芳认为:“儿童是哲学家。……他们是真理的热爱者疑问丛生,一个接一个,就像连珠炮。其中有异常宝贵的东西在闪耀,有无数神秘的萌芽。然而这些却被麻痹的、平庸的、愚蠢的大人即教师所践踏、压抑。”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现代教师应有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在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走向生本》沈大安